人居环境科学导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居住 2.2 居住区的发展过程 2.2.1 居住区形式的演变 (1) 里:周代 (2) 闾里:秦汉,面积 1平方里(约17hm2) (3) 里:三国,面积约30hm2, (4) 坊:唐,350步x350步(约27hm2)~ 650步x550步(约80hm2) (5) 街巷:宋,商业街和坊巷 (6) 胡同:明清,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地段,间距约70米。 (7) 里弄:1840~1949年,街道两侧分弄,弄两侧分里。 (8) 邻里单位:20世纪30年代(C.A.佩里提出) (9) 扩大街坊:50年代(前苏联) (10) 居住小区:50年代末,由城市道路和自然界限划分 (11) 居住区:由多个小区组成 (12) 综合住区:居住和工作相结合(生产型、办公型、商业型等) 居住区形式的演变 居住区形式的演变 居住区形式的演变 2.2.2 居住区规划理论的形成  (1) 雅典宪章——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组织结构 1)18世纪工业革命引发城市形态变革 ① 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 ② 打破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 ——产生了“城市病” 2)根治“城市病” 20世纪20年代,国际建协(CIAM) 雅典宪章------城市逐渐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迈进 雅典宪章:追求---- ①明晰的城市组织结构(四大功能) ②注重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 ③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 表现: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线划分为严整的几何性功能区,城市呈纵向树形结构形成等级化组织体系.  (2) 邻里单位——1929年 美国 佩里(C.Perry) 1)控制规模   以一个小学合理规模控制邻里单位人口规模(约1000户),四周交通道路为界,不被穿越,内部设置公用设施,日照通风良好。 2)等级化 ① 住宅-→邻里单元 ② 几个邻里单元-→邻里单位 ③ 几个邻里单位-→城市次中心   居住区道路、绿地、公用设施等, 由小至大,等级化梯度形成中心体系。 3)特点   ① 服务设施居中; ② 住宅、道路、绿化、公建等 划分明确,不交叉; ③ 道路宽度、绿化分配等级化; ④ 住宅高度、日照、间距、朝向、 密度等精确计算,达到理性。 2 居住 2.2 居住区的发展过程 2.2.3 建国50年居住区规划的特点 (1) 50年代: ①规划理论:借鉴国外、结合国情 ②规划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③结构形式:初期采用邻里单位,后期推广居住小区 ④建设体制:统建制,“成街成片,成组成团” (2) 60~70年代:①60年代初:注重环境,提高密度,继承传统 ②60年代中:取消规划,出现散、乱、差 ③70年代后:多层高密度、点条穿插、利用地形 (3) 80~90年代: ①体制:福利型—商品型,设计粗放型—小康型 ②规划:多样化 ③结构:重视人的活动规律和空间环境塑造, 强化邻里院落,淡化组团设施 ④功能:商业设施由服务型—经营型, 小区服务网点由内向型—外向型 ⑤思想:“以人为核心”的环境意识 2 居住 2.3 居住的未来趋势 2.3.1 居住区发展趋势 (1)选址郊区化 (2)环境生态化 (3)布局集约化 (4)结构社区化 (5)设施颐养化 (6)管理智能化 2 居住 2.3 居住的未来趋势 2.3.2 住宅建设趋势 (1) 生活的舒适性 (2) 空间的灵活性 (3) 居住的安全性 (4) 环境的整体性 (5) 生态的持续性 (6) 技术的科学性 (1) 生活的舒适性 1) 空间环境: 空间的质 空间的量 空间的形 2) 物理环境: 热环境 光环境 声环境 3) 心理环境: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