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复习冲刺全国卷历史预测42题专项练习题.pdf

2019年高考复习冲刺全国卷历史预测42题专项练习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高考复习冲刺历史预测42题 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 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 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 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 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 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 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 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 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 “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12分) 示例一论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的特征。(2分) 阐述: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 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 成为官方哲学;而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法阴阳,程朱理学 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这多个学派。(4分,每方面2分) 其次,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流;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 占主导。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4分,任答四点即可得4分) 总结:综上所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与多样性辩证存在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地理、政治、 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 (2分,言之有 理即可) 示例二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阐述: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 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 “仁”的哲 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 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提出了人民 主权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新思想。 其次,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 有中断的文明,具有延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和自我不断发展完善;政治开明、对外开放使中华传 统文化在自身的传承、积累的踏实兼收并蓄;农耕经济占主导;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这一特点既维护 了国家统一和文明的延续,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做主巨大贡献(4分,任答四 点即可得4分)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 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2分,言之有理即可)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中国古代部分王朝的国号 国号 来源 秦 周天子封秦人祖先为附庸,邑于秦 汉 项羽封刘邦为 “汉王”;萧何认为“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北周时,杨忠受封为 “随国公,忠子杨坚进爵“随王”。及杨坚篡周,以“随”意不祥 隋 而改为“隋 唐 北周时,李虎受封为“唐国公”。其孙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称“唐王”,后来建国,国号“唐” 后周末年,赵匡胤升任宋州节度使。篡周建宋后,诏曰:“唐开基,因始封而建国,宜国 宋 号’大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