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古诗答案.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答案】(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4.(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被贬谪,有家难回。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部分注释: 1.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2.翻空:飞翔在空中。 3.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4.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5.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词作于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阙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P164: 5.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片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片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09年苏锡常镇一模) ⑴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 ? ⑵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1)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 (3分) ?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3分) ? (2)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贬谪者”)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6.字面翻译: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人林小径罕见人影,翠绿的藤萝深处,只有两三声鸟鸣。早晨的霜气重重地袭来,即使穿着驼裘大衣都感到冷意,但是我的心情却轻快得和马蹄一样。十里青山,一溪流水,仿佛都和我产生共鸣一样,显得那么赏心悦目、生动多情。   赏析:清早起身出门,看到的是一片清幽静谧的景象:晓月还没有落下,稀疏的树木枝头仍孤零零地挂着几点残星;山上的人很稀少,翠绿的藤萝深处,鸟儿也很少鸣叫,浓霜还在闪着寒光,天气还很冷。这是一个寒冷的孤寂的冬天的早晨。   但是作者一想到要回家了,心情是那么愉悦,觉得马儿的步伐也是那么轻快。就连路途上所经过的青山,流水,都跟作者一样,洋溢回家的无限喜悦之情。   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6.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具体说明。   答案: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前几句的意思为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这都说明了“早”。 考题链接——(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词的下片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霞啼鸟两三声营造了山径中幽静清雅的气氛,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幽静。   3、描写了词人的心境上轻松愉悦的,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词人的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 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朱熹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

文档评论(0)

追追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