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进瓶机构 ●进瓶机构在水针灌封机上起贮瓶和上料作用; ●组成:放瓶斗和拨瓶轮; ●为使安瓿能顺利进入拨瓶轮,放瓶斗与水平面成45o; ●据设计要求,拨瓶轮圆周上开三组(6个)半圆凹槽 →拨瓶轮每转120o,便将两支安瓿拨出放瓶斗; ●拨瓶轮是由曲轴通过齿轮组减速驱动的: 曲轴旋转一周→拨瓶轮转1/3周。 ●结构如图. * 1~2ml水针灌封机进瓶机构 1—齿轮;2—拨轮;3—放瓶斗;4—支承;5—机架 . 演示 * ?2、送瓶机构 ●总体方案已确定了齿板间歇移瓶方式。 ●为使安瓿在灌封时处于平稳状态 →也采用V形齿板进行定位:安瓿底置于倾斜的托板上; ●用四根齿板组成送瓶机构: ?中间两根为活动齿板,用于间歇移瓶; ? 上下两根为固定齿板,用于安瓿灌封时定位。 ●为减少安瓿瓶移动后落到固定齿板上的冲击 →采用平行双曲柄机构即双曲轴驱动 (当双曲轴以相同角速度同向转动时,移瓶齿板则带着安瓿作平移运动,且加速度为零,→因而可避免安瓿因受力过大而碎瓶)。 ? … * ?2、送瓶机构续 ●为便于活动齿板搬送安瓿 →在拨瓶轮送出安瓿处,上下定位齿板上各设一调节片 →使安瓿分开置于固定齿板上 →瓶颈和瓶身刚好分别与上、下调节片上的调节齿接触 →实现定位。 (当安瓿规格变化时,可通过调节片上的长槽进行调节。) ●为使移瓶时不发生干涉现象 →活动齿板位于最高位时,其齿根线应略高于固定齿板齿顶线 →使活动齿板移送的安瓿不致碰到固定齿板。 取齿间距为19mm,则 ? →曲轴的旋转半径为19mm; ? →活动齿板最低与最高位的距离为38mm; ? →固定齿板的高度19mm。 结构示意图. * 1~2ml水针灌封机送瓶机构. 1—曲轴;2—机架;3—托瓶拦杆;4—调节片;5—固定齿板;6—活动齿板;7—转瓶滚轮;8—瓶底托板 演示 * ?3、灌注机构 ●水针灌装时以容积计量,本设计采用计量活塞完成药液计量; ●计量活塞底部开有小孔 →用于将吸入活塞筒的药液压至针头而灌注到安瓿中; ●为控制间歇抽取和灌注药液 →在计量活塞与贮液桶及针头间的连接管线上设置单向玻璃阀; ●为使灌装量可调 →杠杆支点设计成活动的 →调节支点位置即可改变活塞的行程 →调节控制灌注药液的剂量。 ●为实现缺瓶止灌功能 →在压瓶摆杆12下方设计一行程开关 →缺瓶时,压瓶摆杆12使行程开关14动作 →电磁阀4使驱动计量活塞的顶杆与顶杆套分离 →从而停止灌注。 ●针架的上下由主轴上的拨叉带动。 ●结构如图. * 1~2ml水针灌封机灌注机构图. 1-凸轮;2-扇形板;3-顶杆;4-电磁阀;5-顶杆套;6-杠杆;7-计量活;8、9-单向玻璃阀;10-针头;11-安瓿;12-压瓶摆杆;13-弹簧;14-行程开关;15-针座架;16-针架轴 灌注演示 * ●安瓿封口形式:有熔封和拉丝封口,拉丝封口目前普遍采用。 ●拉丝封口原理是:火焰加热、机械抽丝、旋转中闭合封口。 ●拉丝封口机构有气动式和机械式两种,本例采用机械式。 ●结构如图。 ?4、封口机构 * ?4 xu 1~2ml水针灌封机拉丝封口机构.1—蜗杆蜗轮箱;2—拉簧;3—压瓶凸轮;4—压瓶滚轮;5—转瓶滚轮;6—拉丝钳夹;7—钳子升降轴;8—拉丝钳钢丝;9—升降轴架;10—甩丝凸轮 封口演示 * 4 xu ▲安瓿在封口工位: ◆先经预热,然后在火焰加热下,瓶颈玻璃处于熔融状态。 ◆ 瓶口位置玻璃被夹钳拉成丝并随着夹钳继续回退而拉断。 ◆为使安瓿加热均匀、丝经玻璃熔合密接,保证封口质量 →安瓿在蜗杆蜗轮箱驱动的转瓶滚轮5作用下自转。 ◆为使安瓿在拉丝封口时不会产生移动(漂移) →设有压瓶滚轮(由传动系统中蜗轮轴上的凸轮驱动)。 * 4 xu ▲拉丝钳的动作: 1)在主轴上的拨叉带动下沿钳座轴下行动作; 2)在凸轮驱动下张开钳口夹住瓶口准备拉丝; 3)在拨叉带动下沿钳座轴回退拉丝; 4)退回到尽头时,在凸轮驱动下张闭两次,将拉断的丝头丢掉。 * 五、灌封机工作循环图 ●据传动系统设计,各执行机构的运动循环与机器的工作循环时间为 T=60/45≈1.33(s)。 ●以移瓶机构为例, ▲循环周期分 上半周期——安瓿移送两个齿距; 后半周期——移瓶机构复位。 ▲循环时间分配为 tk=0.5T=0.5×1.33≈ 0.67(s), 其中 tk1=tk2=0.335(s); td=0.5T=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