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
家长会
人生中有三大转折关键期
3岁
家里—幼儿园
6岁
幼儿园—小学
12岁
小学—中学
孩子入学不适的表现
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焦急,甚至哭闹,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学欢腾活跃的现象;
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
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
上学还没几天就开始怕学、厌学;
性情发生改变,如变得退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
小学老师反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幼儿园教育
小学教育
学习环境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育不同
时间不同
规范不同
交往不同
宽松活泼
严谨规范
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
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蒙教育,没有考试。
严谨规系统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有考试的任务和压力。
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生活,保教一体。
老师侧重于学习与品德的教育,生活照顾相对较少。
30分钟教学以游戏为主
45分钟课堂以听课为主
较自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
较规范,学校规章严格。
多在老师和家长视线范围和老师的组织范围内与小朋友交往。
课间、课外由学生自由支配和小朋友交往的独立性强。
幼小衔接很重要
根据国家教委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超过60%的孩子入学后存在学习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不适应正规的学校教育,不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跟老师、同学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适应学校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等等。
幼小衔接 快乐成长
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
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
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
03
02
01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儿园会怎样做呢?
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
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 。
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 。
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 。
幼儿园会怎样做呢?—— 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每学期初各班制定出详细的幼小衔接计划、方案,期末有总结。学期初定本期所开展的活动,每个活动有具体的方案,活动中有图片,活动后都有总结。
幼儿园会怎样做呢?—— 从孩子入手
学会生活(自己洗手洗脸、自己吃饭、喝水、入厕;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等 )
学会为他人服务(“我是能干的小帮手”和 “我当值日生”)
学会整理书包
学会学习
幼儿园会怎样做呢?—— 从家长入手
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
家长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分析介绍)
家长开放日
家园共育栏“父母必读”
及时更换
幼儿园会怎样做呢?—— 从研讨入手
幼小衔接交流会
教学研讨会(年级教研、集体教研)
与小学教师座谈(参观小学)
幼儿园会怎样做呢?—— 从情感入手
参观小学、观看小学升旗仪式
走进小学课堂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上课及课余活动。
通过图片、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幼儿园与小学老师互换、听评课。
1
2
3
4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心理的准备
2.学习能力的准备
3.自理能力的准备
4.交往能力的准备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心理的准备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学习能力的准备
注意力
记忆力
观察力
思维能力
前阅读、
前书写、
初步计算的能力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自理能力的准备
自己穿衣、吃饭、睡觉
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事大胆说
懂得讲卫生
注意保护自己
有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拉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交往能力的准备
主动与不认识的小朋友打招呼
同伙伴一起玩耍时能谦让
学会一些解决纠纷的方法
学会夸奖别人、会对人说“对不起”
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
需 带 物 品
自制玩具要求
大二班袋鼠袋
大一班高跷
请家长用结实干净的大编织袋来做,在上面用布缝上一些好看的图案,袋子上面的两侧位置缝上宽松紧,长度适应大班孩子。做好后,让孩子试一试。及时调节。
1,请用四个粗的旺仔牛奶瓶(铁质的)来做高跷。用宽一些缝好的布条来做孩子手拉的绳子。绳子放在四个瓶子下面。最后,用宽胶带上下左右转圈粘结实。照这个样子一共做两个高跷,孩子左右脚各一个。2,或者用7个“六个核桃”(露露瓶)瓶子做高跷也可以。
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