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共4套.doc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共4套.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共9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zhuānɡ?shì ? shùn xù ???pǔ sù wèi jiè hé tān ( ) ( ) ( ) ( ) ( ) shǎn shuò è bà ruì lì biān fú? lǎo yīnɡ ( ) ( ) ( ) ( ) (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A.guān B.guàn 鸡冠花( ) 树冠( ) 冠军( )夺冠( ) chǎng B.cháng 上场( )一场雨( )场院( )场面( ) xiān B.qiàn 纤夫( )纤细( )拉纤( )化纤( ) 三、选择题。(12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醉里吴音相媚好(姓吴的人说的话) B.大儿锄豆溪东(在豆田里锄地) C.醉里吴音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D.最喜小儿亡赖(指顽皮、淘气) 2.给《乡下人家》配图,下列几幅图扎课文中描写的正确顺序是( )。 ①瓜藤攀檐图;②鸡鸭觅食图;③雨后春笋图; ④鲜花绽放图;⑤月夜睡梦图;⑥乡村晚餐图;。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④③②⑥⑤ C. ①③④②⑤⑥ D. ①④③②⑤⑥ 3.由“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一句想到的四字词语是( )。 A.雨后春笋B.春笋怒发C.笋竹碧绿D.层出不穷 4.“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对这一句理解有误的是( )。 A.孩子们透过天窗所见,想象到乡村美丽而神奇。 B.孩子们透过天窗所见,想象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 C.在夜晚,可以透过天窗看见一粒星,一朵云,掠过的一条黑影展开想象。 D.孩子们的想象是无中生有,虚而不实的,没有意思的,瞎想而已。 5.关于转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转述就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B.转述也就是捎口信、传话。 C.转述不需要注意角色的转换。 D.转述时人称要改变。 四、将下列词语恰当的搭配,用线连起来。(8分) 搭 桌椅 奇幻的 风景 种 瓜架 美丽的 云彩 捣 南瓜 明洁的 夜色 搬 衣服 独特的 丝绸 五、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打“√”,正确的打“×”。(5分) 1. “树头花落未成阴”中的“阴”是“阴天”意思。( ) 2. “四时田园杂兴”中“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3.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4. 《三月桃花水》把三月桃花水和春天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5.“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意思同“无赖”。(? )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 代诗人 写的。诗中表现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特点的诗句是 , 。描写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的画面的诗句是 , 。 2.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 ,不论什么 ,都有一道 、 的风景。 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 ,翅膀上裹着 ;它看见垂柳披上了 ,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 ,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 ,她们捧起了水,像 抖落一片片 ……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一)课内阅读。(8分)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未成阴。 ______ ___追黄蝶,飞入菜花_________。 1.补充诗句。(3分)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3分)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2分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