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历史第课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pptVIP

加历史第课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历史史实(1分钟讲述历史)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 背景 —— 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更多原来和市场,列强瓜分世 界狂潮;甲午战争改变东亚原有格局,纷纷宰割中国 ② 时间 —— 十九世纪末(1897年开始~用什么方法记这个时间) ③ 地点 —— 中国 ④ 对象(谁)—— 欧美日列强(六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⑤ 事件——( 无形瓜分)a、控制经济命脉:设厂、开矿筑路等 资本输出;b??政治上控制地方:德国带头,强占 “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c、共同控制中国: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⑥ 结果 —— 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经济政治,民族危机与民 族矛盾激化。;一、历史史实(1分钟讲述历史) 2、八国联军侵华 ① 背景 —— 义和团运动打破列强刚刚建立的控制中国的局面 ② 时间 —— 二十世纪头一年(1900年~用什么方法记这个时间) ③ 地点 —— 天津、北京等地(中国的华北地区) ④ 对象(谁)—— 欧美日列强八国(六国++意、奥) ⑤ 事件 —— a、(英)西摩率领,在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 联合抗击;b、北京沦陷,慈禧西逃,下令 “痛剿” 义和团。c、列强再一次在北京烧杀抢劫。 ⑥ 结果 —— 1901年,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二、历史行为与历史环境(现象)的关系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历史环境 国际大环境(第四册最后两课): ①、国际经济变化: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需要更多的 工业原料和市场,也有了扩张的技术和实力。 ②、殖民环境变化:十九世纪末,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③、国际政治变化:欧美日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 东亚格局变化: ①、甲午战争,中国丧失大国地位,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②、《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三、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2、瓜分的方式:(三种) ;;;探究之一: 门户开放政策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贸易机会均等;另一个是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从1900年7月3日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以后,美国才开始强调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 的问题。有学者就此认为,这是因为1900年俄国军队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海约翰认识到1899年的门户开放照会只提到各国势力范围要对其他国家开放是不够的,只有打着各国要维护中国行政领土完整的旗号才能保证中国市场向美国开放,于是,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便…… 出笼了。” ——王学良:《美国与中国东北》 1、“门户开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美国的目的? 2、你怎么看美国“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探究之二: 看图判断: 图中的熊、老鹰、老虎、青蛙、太阳、肠子代表哪些国家? 这幅图反映了什么时候的中国时局? 图中预示着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局势? ;四、义和团;义和团战士与其所用的武器?;思考:“扶清灭洋”口号提出说明什么? 这个口号存在什么问题 ?;三、八国联军侵华(两个梯队);廊坊;;八国联军掠夺古天文台的仪器;;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思考: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与失败的原因?;六.《辛丑条约》;;有人说李鸿章是“中兴名臣”;有人说他是“卖国贼” 的典型;有人说他是清政府的“忠实走狗”。请说说 这些观点的理由? 梁启超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说:“已未二 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事,“以此为罪、毋也旁观 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我们该怎样来评价历史人物呢? (近日出版的《李鸿章全集)2800万字,超过二十四史的 篇幅,媒体炒作为“将引发一场学术‘地震’”。);十九世纪70年到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德国和日本 都出现政坛举足轻重的名臣,改写着本国的历史。 他们分别是?他们各自努力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扼要 说明原因。;框架结构:十

文档评论(0)

189****1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