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六单元必修III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十八星旗五色旗国共合作原创:历史怪蜀黍国父孙中山1.背景:①政治: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日益腐朽,各种救国主张都以失败告终。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③思想: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融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2.提出: 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面对鸦片战争之后亡国灭种的危局,许多仁人志士提出了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在上书碰壁之后,终于认识到不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只在原有框架下修补改良,根本不可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流亡海外期间,孙中山考察西方社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他把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等同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类比于美国的民有、民治、民享。民生主义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启迪,他对天下为公十分赞赏,把“大同”视为自己的“理想国”。 孙中山还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赞赏《资本论》。--节选自岳麓版教材【2009·重庆】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C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 解释:为了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要进行民族革命。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要进行政治革命。为了避免贫富悬殊,解决农民困难,要进行社会革命。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10分)
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4.评价:
①新三民主义是对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性质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②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
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形成的基础。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兴起的必然性:①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 ②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③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④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上册英语重点知识归纳.doc VIP
- 地方病防治课件.pptx VIP
- 三级公路(含声环境、生态环境专项评价)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 GB50666-20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ppt VIP
- 2.2-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技术规程.pdf VIP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集、送检、处理流程.pptx VIP
- 培训资料慢病及地方病防治工作要点.ppt VIP
- DB61_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标准.docx VIP
- GB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docx VIP
- (高清版)B-T 42588-2023 系统与软件工程 功能规模测量 NESMA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