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用法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二 “以”的用法: (一).用作介词 1、根据语境,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把、 因、由于、在、从、和、跟等。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不赂者以赂者丧。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二).用作连词。用法相当于“而”。表示并列、递进、承接、目的、因果、修饰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三、作动词常译为“认为”。 (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译为:任用)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如弃草弃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表原因,由于 凭 “而”,才 把 用 因为 用 “而”——以致 可以凭借 凭 十六 者 (一).代词 1.指人、物、事、时间等。可以译为“的”“的人”“的东西” “的事情”。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十五 “与”的用法: (一)动词, 1、授予,给予 与斗卮酒(《鸿门宴》) 2、结交,亲附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3、读作yù,参加 如:蹇叔之子与师。 (《殽之战》) 4.赞许 如: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为”的用法 (一).用作介词。一般读去声。 1、可译为:向、对、替、为了、因为、由于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九、 Wèi 2、 表示被动关系。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十六 者 (一).代词 1.指人、物、事、时间等。可以译为“的”“的人”“的东西” “的事情”。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十 焉: (一)代词 1.代词,往往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二)语气助词 1.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十一 “也”的用法 (一)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等各种语气。 1.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 故曰弊在赂秦也。 3、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二)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若”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 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你的、你们的。 例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例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二)动词。 1、好象,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赶得上,比不上。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七、 “为”的用法 (一).用作介词。一般读去声。 1、可译为:向、对、替、为了、因为、由于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九、 Wèi 2、 表示被动关系。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高考专题复习之 第一课时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 ?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替”、“给” 动词 “作出”、“制定” 六王毕,四海一 黄鹤一去不复返 动词 统一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