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论文读书报告模板.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大学 课程名称 研究生科研活动与学术规范 任课教师 教授 题 目 读书报告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温度翘曲结构试验与理论分析》读书报告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温度翘曲结构试验与理论分析》 作者: 出版社:中国公路学报 版次: 2014 年 2、全文提要: 为了研究基层类型变化时普通接缝水泥混凝土路面 (JPCP) 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 差异,铺筑了 3 种常用基层,分别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CTB) 加铺 AC 功能层、贫混凝土基层 (LCB) 、级配碎石基层 (GCSB),并且在其上铺筑了设置有传力杆、 拉杆的水泥混凝土足尺试验路, 通过振弦式应变计监测了板内不同位置与深度处的温度与应变波动情况;进一步建立了基于 Winkler 地基上多层板体系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模型(各结构层模量通过承 载板试验确定),通过实测应变、应力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确定了计算温度应力的模型 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九联板温度应力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采用不同基层类型、面层、 基层界面处理方式、接缝宽度以及正负温差对路面板的响应。结果表明:板内应变 / 应力 - 温度 变化规律具有非常明显的近似滞回特性,贫混凝土基层路面板内温度应力最大,级配碎石基层 的最小;按该方法计算的温度翘曲应力处于其他 3 种代表性方法计算结果之间。 3、论文评价 1868 年, 苏格兰首次在因弗内斯通往某堆货场道路上铺筑混凝土路面, 19 世纪末传入美国 和德国。早年混凝土路面大多用素混凝土按单层就地浇筑而成,少数也有做成双层式或配设钢 筋的。 20 世纪 20 年代,欧、美各国在公路、城市道路和飞机场跑道上大量发展混凝土路面, 美国还开始试铺装配式预制块混凝土路面和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至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 美、 法两国分别于 30 年代和 40 年代中期开始试铺。 70 年代初,美国和荷兰开始试铺钢纤维混凝土 路面。 中国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开始在少数大城市的道路和飞机场跑道上铺筑混凝土路面。 1932~ 1933 年在南京至杭州国道上铺筑了长 500 米、 宽 5.5 米的混凝土路面试验段。 1940 年在北京至 天津公路上铺筑了长 120 公里、 宽 3 米的混凝土路面。 1948 年在南京飞机场跑道上铺筑长 2200 米、宽 45 米、厚 30 厘米的钢筋混凝土道面。到 50 年代,随着水泥工业的发展,在中国的一些 大、中城市的干道以及飞机场跑道上,开始大规模铺筑混凝土路面。 70 年代初以来,某些省在 公路干线上开始铺筑混凝土路面。中国的飞机场跑道,几乎全部都采用混凝土道面。中国混凝 土路面大多是用素混凝土按单层就地浇筑而成, 但少数也有采用装配式预制板, 或做成双层式, 或配有钢筋。 近年来,中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更为复杂,所采用的基层类型和面层-基层层间处理措 施也更为多样,以前在薄弱下卧层上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适用,需要开展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1 而美国关于水泥路面温度应力的计算模型和试验研究也在向更全面的考虑路面真实工作状态方 向发展, HIPERPAV II 软件便是这些研究成果的一个集成。 温度应力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由于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水泥板的胀缩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