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pdf

【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 日落的理想 之地。下表为 “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 日落时刻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 32 17: 08 ② 6: 31 18: 15 ③ 4: 45 19: 39 ④ 7: 22 16: 49 1. 四个日期中,太 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 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 视运动轨迹是 C. D. 【答案】l.B 2.B 【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昼夜长短变化以及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难度较小。 【1题详解】 当太 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分,昼长为12个小时,当太 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时候,地球上的点昼长 应当接近12个小时,因此可以计算四个日期的昼长时间,最接近12小时的即为太 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日 期。①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昼长为9小时27分,因此 正确答案选B。 【2题详解】 雾灵山位于北半球,七月份是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排除C、D。太 直射北半球,北半 球昼长大于12个小时,因此正确答案选B,本题容易错选A,注意昼长大于12个小时,在该图当中,太 在正午的时候一定要越过地球的中心点,即位于中心点偏南方向。 【点睛】太 直射南半球,除极点外,全球日落西南日出东南,直射北半球,全球日落西北日出东北。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 “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4. 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3.D 4.C 【解析】 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 【3题详解】 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 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 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正确答案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 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 【4题详解】 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 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 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 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 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 错误。 【点睛】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通常先内力作用再外力作用,地壳抬升,容易被侵蚀,地壳下降容易发生 沉积作用。 下图为 “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