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阶段盆地的性质: K2:大陆边缘坳陷 E1-E2:弧后盆地 E3:弧后前陆盆地 N1-N2:碰撞前陆盆地 或叫陆内前陆盆地 伊洛瓦底盆地经历的构造活动和演化阶段: 5. 走滑拉分盆地 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是走滑断裂带中发育的特殊的沉降构造,是在走滑断裂带的弯曲部位或雁列式走滑断裂的重叠、错列部位,由走滑运动引起的横向拉张作用所产生的构造凹陷。 关于拉分盆地的成因,早在1966年Burchifel和Stewart在研究加利福尼亚死谷构造时就已提出,他们用走滑断裂弯曲处的拉张作用成功地解释了死谷构造带的成因(图5-37)。随后,拉分作用及相应的拉分盆地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图7-12 理想的拉分盆地简图(据Crowell,1974) 几何特征: 松弛断弯部位呈S形或Z形, 拉张桥区的呈菱形,为一般意义上的拉分盆地,其长边为走滑断层,短边为正断层限制 当菱形盆地两端的正断层原为同一断层时,盆地的长边等于走滑位移量。 3、拉分盆地的构造组合 拉分盆地的构造由边界走滑断裂,边界正断层和盆地内张性、张扭性正断层组成。边界走滑断裂在拉分区多向盆地陡倾,具走滑正断性质,而与其相邻的、相伴生的推隆构造(push up)区则朝相反方向陡倾,呈走滑逆断性质。边界正断层发育在走滑断裂的末端,与边界走滑断裂斜交,构成拉分盆地的另一组边界。边界正断层有单侧式(只有一个末端发育正断层)和双侧式(两末端都发育正断层)之分(陈社发等,1985)。上述这两类断裂决定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内部张性或张扭性正断层是连接边界走滑断裂的盆内断层,其走向与总体走滑方向近似,呈直线状或“S”型、 “z”型(反“S”型)的平面形态,它们可能控制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的形成与分布。 5.地质特征 1)快速沉积,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迅速。 2)地壳减薄,地热流值高,常有火山活动。 3)快速沉积埋藏提供良好生油层,走滑形成的雁列褶皱形 成良好的储油构造 4)常发生地震滑动 5)大型拉分盆地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发育,极度情况下在 走滑断层间形成短的洋中脊,如东南亚的安达曼海. * Flysch Vs Molasse 复理石 Vs. 磨拉石 图27 由碰撞山链复活形成的前陆盆地结构模式 A— 鄂尔多斯盆地;b— 四川盆地 1 造山带形成直接影响到盆地沉积形成和分布规律 2 造山带隆升形成了适宜油气富集的区域 3 盆地间有紧密联系,有着类似的沉积特征 前陆盆地油气分布具有有序性的特点 J 依奇克里克 克拉2 库车坳陷油气的有序分布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一种盆地类型,不管是储量还是产量,这类盆地都很高。世界上已在21个前陆盆地中发现石油可采储量大于7 000×108t的大油气田,国外许,多著名的含油气盆地,如西加拿大盆地、波斯湾盆地、落基山盆地、东委内瑞拉盆地、阿拉斯加北斜坡盆地、阿巴拉契亚盆地等都是前陆盆地。我国川西北、酒西、库车、塔西南等拗陷也都具有前陆盆地的特征。典型前陆盆地具有两类烃源岩系,即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拗陷型烃源岩系。 AAPG 提供的典型实例 Roger W. Mcqueen ,1992 西加前陆盆地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 东委内瑞拉前陆盆地 落基山前陆盆地 沃希托前渊盆地 阿拉斯加北坡前陆盆地 扎格洛斯山脉是由于阿拉伯板块与欧亚边缘的大陆块体碰撞形成的造山带。阿拉伯洋壳向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在晚始新世局部开始陆一陆碰撞,现今这种聚敛仍在继续。这种碰撞的结果是在扎格洛斯地缝合线西南的阿拉伯陆架上形成前陆盆地。持续的聚敛导致盆地区域变形,形成向西南逆冲的逆断层和大型箱状背斜,平行于地缝合线分布。因此,波斯湾盆地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只是从陆一陆碰撞开始,即从晚始新世开始,而这之前的中、古生代,该地区属于阿拉伯地台的陆架边缘背景。也就是说,波斯湾前陆盆地是在大陆边缘背景上形成的。晚第三纪的碰撞作用改造了中、古生界的构造面貌,在其地层中留下了碰撞作用的烙印。因此在谈论油气地质条件时,不可避免要涉及碰撞前的中、古生界。 扎格罗斯晚第三纪前陆盆地 Z. R. Beydoun 扎格罗斯造山作用及其前陆盆地 位于阿尔卑斯山南中东地区,占世界已知油储量2/3,气储量1/3 。98%资源在伊拉克北部-阿曼、伊朗西南、沙特东部及海湾国家,2500km ×500-700km。 扎格罗斯山是阿拉伯板块向北俯冲与欧亚碰撞的产物,陆-陆碰撞局部开始于晚始新世,会聚持续至今,造成沉降盆地北缘鯨背褶皱形变。 山脉东南简单的鲸背背斜被寒武系盐底辟碎块分隔破坏。 海沟、斜坡盆地和弧前盆地发育示意图 (据Dickinson,1976) 若 开 海 岸 盆 地 印缅造山带(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