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六章 第四纪冰川与环境-2.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冰川沉积物微观特征 (磨光面、擦痕、颤痕、贝状断口等) 携裹碎石的冰川 才有侵蚀能力(凿蚀) 冰川擦痕 冰岩界面 碎石 冰川流动方向 磨光面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 第四纪冰川地貌 冰川侵蚀与堆积总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有冰川侵蚀作用就必然有冰川堆积地貌。 典型组合:冰川上源角峰—冰斗—“U”形谷– 末端终碛垅 地貌类型取决于冰川本身的类型性质及当地的地质地貌条件: 海洋性冰川作用区:冰川地貌多样,侵蚀和堆积形态发育明显—高耸的角峰、宏大的“U”形谷、典型的冰斗、悬槽谷和羊背岩、高大的侧碛、终碛、冰砾阜丘、鼓丘; 大陆性冰川作用区:往往不如前述典型; 遗迹被保存的完整程度取决于后期破坏程度。由于一个地区通常经过了多期冰川作用,历次塑造的冰川地貌复合、重叠,早期的冰川遗迹常被后期冰川等作用破坏,地貌组合变复杂。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续) 第四纪冰川地貌 冰缘(periglacial): 狭义:冰川作用的外围地带,年均温度0 ℃左右,但地面上不结冰,永久冻土层发育。 广义:凡是年均温度0 ℃左右,永久冻土层发育的气候条件,并不一定在冰川的外缘 。 冻土区:指广义的冰缘环境 1、冻土 在极地高纬及高山高原的地下,当地温终年处于零温或负温,被冻结的岩(土)层称为冻土。在这里由融冻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称为冻土地貌。 季节冻土:每年冬季冻结,夏季融解。 多年冻土:长期处于冻结状态。 隔年冻土:一两年之内不融化的土层。 多年冻土:上层——夏融冬冻的活动层。冬季冻结时,能和下部的多年冻结层连接起来的为衔接多年冻土,此活动层亦称季节融化层。不能衔接,中间隔着一层融土的,则称为不衔结多年冻土,此活动层亦称季节冻结层。 下层——多年冻结层 2、冻融作用 是指在气温周期性变化影响下,土层中的水反复冻结和融化,造成土层的膨胀、开裂、变形、扰动、流动等复杂变化,形成一系列的冻土地貌和次生构造的过程。 1、石河、石海 2、冰楔 3、构造土(冰冻结构土) 4、冻融褶皱 5、冻胀丘 6、热融地貌 1、石海与石河 基岩经过剧烈的冻融崩解产生一大片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地面上,称为石海。当山坡上冻融崩解产生的大量碎屑充填凹槽或沟谷,而岩块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或多年冻土层顶面发生整体运动时,就形成石河。 形成条件: 持续严寒,年均温-6 ℃~-9 ℃ 裂隙发育,形成冰脉 逐年冻融,不断扩大规模 古冰楔 :地层中的冰楔遗迹。 古冰楔 野外鉴别标志:“V”形楔体、砾石定向、直立层理、围岩挤压变形,成群分布。 研究意义:研究古冰缘环境的定性、定量标志。 冰楔 黄河源黑河乡大桥二级阶地上古冰楔 黄河源鄂棱湖湖口湖积堤中古冰楔 定义:在河滩、湖滩、坡脚等地下水丰富的地方,一些砾石层的上部,由于冻融的分选作用,使冻土层中的砾石被推到地表并排列成几何性状的次生构造,称为构造土 形成条件:水分充足、含砾石、反复冻融 形成机理:垂直分选作用、水平分选作用 种类:石多边形、石环、石圈 规模:直径一般1~2m。 气候:形成的气候条件与冰楔近似。 动力:活动层冻结产生的下压力、永冻层产生的顶托力。 形态:极其复杂。 黄河源黄河第一桥附近洪积物中的冻融褶皱 冻胀丘:粒度和水分含量的不均匀,形成局部隆起。 冰核丘:土层中不断吸收冻结层间水或层下水,形成地下冰核使地面隆升形成冰核丘。 冻胀丘和冰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为冻胀丘。冰椎是在寒冷季节流出封冻地表和冻面的地下水或河水冻结后形成的丘状隆起的冰体。 冻胀丘 由热融作用而产生的地貌。分为热融滑塌与热融沉陷两种。由于斜坡上的地下冰融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冻融界面移动形成热融滑塌。 (1) 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的过程中,将冻结在冰川中的碎屑物质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冰川主体、冰下、冰川末端均可搬运。 多种搬运的结果使冰川不可能形成单一的搬运结构。 (2)冰川的沉积作用 冰川的沉积作用是指由于冰川的消融或载荷能力的降低,将携带的碎屑物质堆积下来的过程。 形成的堆积物质称为冰碛物。 (3) 冰碛物 表碛与内碛: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斜坡上滚落或坠落在冰川表面的碎屑物质,或冰川表面消融后而出露的冰碛物。 侧碛与岸碛:冰川边缘的表碛和内碛以及斜坡上坠落的碎屑物质堆积在冰川两侧形成的侧碛。 (3) 冰碛物 中碛与终碛:两条冰川汇合,相邻的两条侧碛汇合后在冰川中形成的堆积物称中碛。由冰川搬运来的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堆积在冰舌的前端位置上,形成终碛。 底碛与基碛:在冰川的底部,部分冰川融化释放出一部分冰碛物堆积在冰床上,或因冰床的磨擦阻力而滞留在冰床上的冰碛物。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