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
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
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 本向人本转向以
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
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
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
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
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
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
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
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
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 “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
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
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
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 ,为中华文化
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
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 。传承发展中华传统
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 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
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和主要走
向。
B. 魏晋时期佛教通过依附玄学进入中国,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
C. 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D.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 家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虽致思路向不同,但可以相融互补。
C. 第三段论证“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深挖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D. 文章论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指出当前传承和发
展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B. 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
C.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 ,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D. 我们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老年人往往多病共体,是高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西省中考地理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pdf
- 交际英语(2007-2014)高考英语分类详解.pdf
-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中考模拟试题3套.pdf
- 解析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 解析完形填空-备战中考英语之往年试题解析和总结(解析版).pdf
-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016.pdf
-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016A.pdf
- 近两年全国卷作文.pdf
- 晋城市2018年中考体育考试实施方案.pdf
- 精编2019年人教版中考数学复习同步练习含答案:第三单元函数(6课时).pdf
-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套).pdf
- 辽宁省大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pdf
- 辽宁省大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pdf
-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数学试题.pdf
- 辽宁省凤城市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2套).pdf
- 辽宁省抚顺市2019年中考数学考试测试卷(解析版).pdf
-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2019-2020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pdf
-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18-201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pdf
- 辽宁省辽阳市2017-2019年三年中考英语考试试题分类汇编:阅读理解(含解析).pdf
- 辽宁省凌源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试卷地理试题含解析.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