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pdf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中国的文学艺术始 终如《礼记》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成为 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形成了一条反映中国文化创新前行的审美曲线。 任何国家的富强,都需要优秀文化提供相应的精神引领与智力支持。当今世界以信息技 术、人工智能和生物科学为主导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产品形 态和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传统,才能不忘民族之魂: 只有拥抱未来,才能适应时代之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长青的光荣与 梦想。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 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生机与活力。平昌冬奥 会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 ——凤凰展翅、龙凤呈祥、梅花、长城、中国结等。通过“北京8分钟”,我们不仅看到了 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传统文化是创新的不竭源泉,继承传统又不拘泥沿袭,才能超越传统,独辟蹊径。改革 开放40年,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新贡献。文化 创造应当高度关注和反映当代中国各领域的建设成就,以广大人民投身,形成具其中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为表现对象,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形式新颖的文艺作品。 中国当代文化创造不但要出精品、出品牌,还要出思潮、出流派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艺 术思潮和设计流派。现代以来,欧美产生了一批明显有别于古典艺术传统的现代艺术国际大 师,如毕加索、马蒂斯等,以全新视角和艺术手法观察表现世界,对现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近代以来,中国艺术也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如齐白石、 张大千等,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延续着中国绘画传统。在超越传统的现当代艺术方面,我们还 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大师。因此,文化创造不能仅仅将思维和视野局限在传统的现代 化转化上,而是要超越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维阈限,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语言。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对未知世界和宇宙空间的想象与叙事,创造出了夸父追日、嫦娥奔 月等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构成东方神话故事特有的审美体系,与希腊神话遥相呼应;但在 现代科幻文艺方面我们却不尽如人意,除了《三体》,我国目前鲜有优秀科幻文艺作品能跻 身全球文化市场。科幻文艺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文化创造,比神话传说更具 有科学精神。在科幻文艺创作方面,培育民族的科学意识,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是进行文 化创新的一个可行路径。 文化创新的三个向度是面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是单纯对传统与现代融 合向度的拓展与完善,更能体现文化发展的当代特性与走向,有利于全面推动中国文化的创 新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也有利于实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摘编自管宁《文化创新的术”与“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文学艺术是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反映了中国文化创新前行的审美历程。 B. 文化创新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境遇,新时代的文化创新要立足传统,拥抱未来。 C. 中国传统文化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挖掘、利用优秀文化基因是创新文化的重要途径。 D. 中国的建设成就为文化创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新时代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为立论前提,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进行论述。 B. 文章从传统与现代、实践与创新、现实与未来三个向度阐明了文化创新的路径。 C. 文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