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地拓展.pdfVIP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九章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地拓展.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 1.12 世纪下半叶,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词坛主将为 代表的“中兴”词人群把词的创作推至高峰。 2. 辛弃疾词的内容博大精深, 风格雄深雅健,确立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 “豪放” 一派,而与苏轼并成为“苏辛” 。 3. 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 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 而且可 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 4. 词的创作手法不仅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 “以诗为词”,而且吸取散文的创作手 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的前提下, 也大量融入了 诗文中的语汇。 5. 词人以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态势容纳一切内容, 利用一切创作手段和蕴藏在生活 中、历史中的语言,空前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 词体与五七言诗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词体地位的正式确立并得到普遍认同, 约始于宋南渡前后。 ) 6. 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张辑等人另成一派,形成与辛派双峰对峙的 局面。 一、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1.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今存《稼轩词》 、《稼轩长短句》。 2. 创作道路 (1)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2)“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3) 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3. 创作主张 辛弃疾写词, 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 即弘扬苏轼的传统。 把词当做抒 怀言志的“陶写之具” ,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 辛弃疾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 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 在词作中。 辛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健,有一种 雄豪壮大之美。 二、辛词的艺术世界 (辛弃疾在词境开拓上的贡献 )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1、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崇拜英雄: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南乡子》);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 窄”(《霜天晓角·赤壁》);述说英雄的使命: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 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书写英雄的豪情: “横空直把,曹吞 刘攫”,“气吞万里如虎”;也写英雄的幽愤: “狂歌击碎村醪盏,欲舞还怜襟袖短。 ” (《玉楼春》)激烈难平的怨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动跳荡的生命激情,构成了 辛弃疾独特的生命情怀。 2、辛词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 ,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 心态情感和个性现象。 因此其词中的抒情人物的形象, 不仅丰满鲜活, 富有立体 感,而且具有变异性、阶段性特征。少年: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鹧鸪天》)沙场点兵的将帅;中年: “和泪看旌旗”(《定风坡》)、“试弹幽愤泪 空垂” (《鹧鸪天》)的失路英雄;暮年: “头白齿牙缺”(《水调歌头》)、“不知筋 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鹧鸪天》)的衰翁。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1、辛弃疾弘扬了南渡词人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的创作 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如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 心亭》 2、辛弃疾对民族苦难忧患的社会根源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因而他的词作 有着更为深刻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如在名篇《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词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抨击。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他在词 中,表现了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