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安全技术.pdf

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安全技术.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安全技术 第一节 防止工艺过程出现危害的措施 一、典型反应过程安全技术 1.氧化 (1)氧化的火灾危险性。 1)氧化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过程又是放热反应,特别是催化气相反应,一般都是在 250~600℃的高温下进行,这些反应热如不及时移去,将会使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发生爆炸。 2 )有的氧化,如氨、乙烯和甲醇蒸气在空中的氧化,其物料配比接近于爆炸下限,倘若 配比失调,温度控制不当,极易爆炸起火。 3 )被氧化的物质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质。 如乙烯氧化制取环氧乙烷中, 乙烯是易燃气体, 爆炸极限为 2.7%~34%,自燃点为 450℃;甲醇氧化制取甲醛中,甲醇是易燃液体,其蒸气 与空气的爆炸极限是 6%~36.5%。 4 )氧化剂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铬酸醉等都属于氧化剂,如遇 高温或受撞击、摩擦以及与有机物、酸类接触,皆能引起着火爆炸;有机过氧化物不仅具有 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大部分是易燃物质,有的对温度特别敏感,遇高温则爆炸。 5 )氧化产品有些也具有火灾危险性。如环氧乙烷是可燃气体;硝酸虽是腐蚀性物品,但 也是强氧化剂;含 36.7%的甲醛水溶液是易燃液体,其蒸气的爆炸极限为 7.7%~73%。 (2)氧化过程的防火措施。 1)氧化过程中如以空气或氧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比 例)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空气进入反应器之前,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消除空气中 的灰尘、水汽、油污以及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中毒的杂质,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减少着 火和爆炸的危险。 2 )氧化反应接触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内部填装有催化剂。一般多采用立式,因为这种 形式催化剂装卸方便,而且安全。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对于放热反应,应控制适宜的温度、 流量,防止超温、超压和混合气处于爆炸范围之内。 3 )为了防止接触器在万一发生爆炸或着火时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在反应器前和管道上 应安装阻火器,以阻止火焰蔓延,防止同火,使着火不致影响其他系统。为了防止接触器发 生爆炸,接触器应有泄压装置,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或调节以及报警联锁装置。 4 )使用硝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时,要严格控制加料速度,防止多加、错加,固体氧化 剂应粉碎后使用,最好呈溶液状态使用,反应中要不间断搅拌,严格控制反应温度,绝不许 超过被氧化物质的自燃点。 5 )使用氧化剂氧化无机物时,如使用氯酸钾氧化生成铁蓝颜料,应控制产品烘干温度不 超过其着火点,在烘干之前应用清水洗涤产品,将氧化剂彻底除净,以防止未完全反应的氯 酸钾引起已烘干的物料起火。 6 )氧化反应使用的原料及产品,应按有关危险品的管理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 隔离存放、远离火源、避免高温和日晒、 防止摩擦和撞击等。 如是电介质的易燃液体或气体, 应安装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7 )在没备系统中应没置氮气、水蒸气灭火装置,以便能及时扑灭火灾。 2 .还原 (1)无论是利用初生态还原,还是用催化剂把氢气活化后还原,都有氢气存在(氢气的 爆炸极限为 4%~75%),特别是催化加氢还原,大都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进行,如果操作失 误或因设备缺陷有氢气泄漏,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着火源即会爆炸。所以,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流量;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电线及 电线接线盒不宜在车间顶部敷设安装;厂房通风要好,应采用轻质屋顶、设置天窗或风帽, 以使氢气及时逸出;反应中产生的氢气可用排气管导出车间屋项,并高于屋脊 2m 以上,经 过阻火器向外排放;加压反应的没备应配备安全阀,反应中产生压力的设备要装设爆破片; 安装氢气检测和报警装置。 (2)还原反应中所使用的催化剂雷氏镍吸潮后在空气中有自燃危险, 即使没有着火源存 在,也能使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引燃形成着火爆炸。因此,当用它们来活化氢气进行还原反 应时,必须先用氮气置换反应器内的全部空气,并经过测定证实含氧量降到标准后,才可通 入氢气;反应结束后应先用氮气把反应器内的氢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