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二篇.pdfVIP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二篇.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集集拓拓新新出出汉汉魏魏石石经经残残 字字二二篇篇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 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二篇”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集集拓拓新新出出汉汉魏魏石石经经残残 字字二二篇篇 (拓本)罗振玉(1866 -1940)编次。 振玉字式如,又字叔蕴、叔言,其后自号雪堂、永丰 乡人、松翁,1866年生于江苏淮安,但不喜以淮安人 自居,故其着书恒题“上虞罗振玉” 。 学术上,在保存内阁大库明清史料、甲骨文字的考释 与传播、敦煌文献的整理、汉魏木简、石经的整理研 究、古明器的研究等方面多有贡献。 此书专取吴兴徐鸿宝及罗氏自藏之石经集拓而成。 计 《周易》二石,四十八字。 《尚书》二石,十八字。 《鲁诗》二十六石,二百零五字。 《仪礼》十二石,一百七十字。 《礼记·王制》一石,二字。 《春秋》八石,一百零五字。 《公羊传》五石,二十三字。 《论语》七石,三十字。 《校记》二石,十三字。 《后记》一石,二字。 《急就章》一石,四字。 不知经名的有四十二石,八十四字。 魏石经有 《尚书》之 《尧典》一石,四字。 《咎繇谟》七石,七十三字。 皆品字式。 《多士》一石,三十三字。 《君奭》一石,二十四字,不知篇名的六石,三个 字。 《春秋经》有 《闵公二年》一石,四字。 《僖公十六年至十七年》一石,三字。 《僖公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一石,七字。 《文公十年至十一年》一石,三十一字。 不知篇名的二石,九字。 此外尚有不知经名的三石,四字;古文体一石,四 字;古、篆两体二石,十八字。 总计汉、魏石经六百七十四字。 其中有与今本经文不同的。 如 《周易》之 《贲·初九》“舍车而徒”,石 经“车”作“舆” 。 《剥·六三》:“剥之无咎”,石经作“剥无咎” 。 《尚书·尧典》的“汝作秩宗”石经作“汝秩宗” ;“三十徵 庸”作“卅徵庸” 。 《鲁诗》之 《邶风·终风》“虺虺其雷”,石 经“雷”作“”,与 《广雅·释天》同。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石经“契”作“挈” 。 《经典释文》云:“契,本亦作挈。” 与敦煌本毛诗同。 《邶风·谷风》“我躬不阅”,石经作“我今不说” 。 《礼记·表记》郑注引作“我今不阅。” 《周颂·良耜》“载筐及筥”,石经“筥”作“籧” 。 “其饟伊黍”,石经“饟”作“饷” 。 《礼记·郊特牲》注所引 《诗》同。 《仪礼·乡饮酒》“坐奠爵于篚”,石经无“ 爵”字,而郑 注却说“今文无‘奠’。” 胡承珙 《仪礼古今文疏义》曰:“郑注当云‘今文无奠 下爵’,传写脱‘下爵’二字。” 其说与石经正合。 又“篚”字石经作“ 匪”,与胡说亦合。 又“遵者降席”,郑注:“今文‘遵’为‘僎’。” 与石经合。 又末行的“北面鼓”三字,乃是记文,由前一行的开头 计数至此得二百余字,不应行次相连。 由此可知 《仪礼》经、传的章次古文、今文亦有差 异。 《春秋经·成公四年》“郑伯坚卒”,石经“坚”作“”,与 《玉篇》合。 只是 《玉篇》误为“方” 。 《襄公二十九年》“郑公孙段”,石经“段”作“万” 。 其偏旁残缺,不知何字。 魏石经, 《尚书》之 《君奭》,“天弗庸释”,古文 借“泽”为“释” 。 而 《多士》篇“ 罔不配天其泽”,古文“泽”作“”,可知石 经古文“泽”有二体。 又“先王勤家”,古文以“慬”为“勤”,与 《古文四声韵》 所引古 《老子》“勤”字作“”相合。 这些都是校经的 要根据。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