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卷石底以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小石潭记》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的解释、翻译,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 ??? 1.小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 2.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 3.潭底是一整块大石头,靠近岸边,它又向上翻圈开来,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态各异: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了小石垒、小石岩。 ??? 以上各句解释、翻译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对“卷石底以出”的“卷”字意义的理解不同。有的将它解释为“翻卷”,有的解释为“翻圈”,或“有一圈……突出”等,究竟哪种解释更为确当呢?查阅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第2167页,“卷”字最主要的读音和义项如下: ??? (一)juǎn(1)把东西弯曲裹成圆筒形。如《诗经·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也指圆筒形的东西。如烟卷、铺盖卷。(2)收起来。如《仪礼·公食大夫礼》:“有司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郑玄注:“卷,犹收也。” ??? (二)juàn(1)书卷,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一:“凡书,唐以前皆为卷轴,盖今所谓一卷即古之一轴。”后指全书的一部分,如一卷或上卷。(2)试卷。(3)案卷。 ??? 很显然,“卷”字的义项(二),是由义项(一)引申而来的,专用于“弯曲裹成圆筒形”纸质的书卷、案卷。但“卷”字还有一个较复杂的读音和义项,且不可忽略: ??? (三)quán(1)原指膝曲,引申为凡曲之称。《诗经·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注:“卷,曲也。”(2)通“圈”。《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郑玄注:“卷,犹区也。” ??? 如果“卷石底以出”的“卷”读作“quán”,取义项(2)通“圈”,参照《左传·昭公三年》载:“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那么豆、区、釜、钟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其中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一区等于一斗六升的容量。那么“卷石”即是“一斗六升大小”。 ??? 关于这一点,著名学者、资深编辑家周振甫先生,在1994年出版的《诗文浅说》后记中也曾作过说明。他说,在1986年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诗文浅释》里,把“卷石底以出”解释为“潭底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是“完全错了”。“卷石”本于《礼记·中庸》,“区”是齐国的度量单位,一区等于一斗六升容量(《周振甫讲古代诗词》,江苏教育出版社,P5)。 ??? 鉴于上述资料,“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中的“卷石”,是柳宗元在描写小石潭底部周围的石头,尤其是靠近岸边露出水面的那些石头,并且主要是从石头的体积和重量两方面来准确细致描写的。该句妥当的解释翻译应该是:小水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在小水潭周围靠近岸边的地方,一块块相当于容量一斗六升大小的石头露出水面,有的像坻,有的像屿,有的像嵁,有的像岩,(石形千奇百怪,各具形态)。

文档评论(0)

fangqi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