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与《过零丁洋》的比较阅读.docVIP

《别云间》与《过零丁洋》的比较阅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云间》与《过零丁洋》的比较阅读 陕西省兴平市陕柴中学(713105) 施武江 近日,教读南明诗人夏完淳的《别云间》一诗,诗人少年英雄的气概让人钦佩不已。其强烈的爱国情感不禁让笔者联想到另一位英雄诗人文天祥。两个诗人的人生际遇、诗的思路等是何其相似,教材的编者若把这两首诗编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比较是我们认识一切事物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认识周围事物的本质的。于是,我在本诗的教学上把其与《过零丁洋》进行了比较阅读。 知人论诗,激发爱国情感。 夏完淳,南明抗清将领、诗人。5岁讲《论语》,6岁熟经史,能诗文,时人许为神童。14岁随父起兵抗清,父兵败自杀,他仍为抗清而奔走。被捕时,家有白发老母和怀孕之妻,解送南京后,不屈而死,年仅17岁。 文天祥是南宋大臣、文学家。宝佑四年进士第一,历任刑部郎官、赣州知州、右丞相兼枢密使。曾在赣州组织上万义军抗击元兵,捐家财做军费。亲赴敌营谈判,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最终在于元将张弘范的战斗中失败,被俘于五坡岭。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招张世杰投降,他坚决拒绝,书此诗以明志。后押至大都,囚禁四年,始终不屈,时年47岁。 由两位英雄诗人的人生经历看,他们均是饱学之士,身上都肩负了复国的重任。在血腥的战争中经受了磨练,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着理性的认识。因此,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选择了舍生取义。不同在于一个是少年英雄,一个是中年英雄。17岁就义的夏完淳和我们当代的年轻人比较要成熟老练很多,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通过对人物经历的介绍,让学生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细细品读,探究创作思路。 第一,两首诗均由回忆自己生活经历写起。“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夏完淳写到了自己从事抗清斗争的三年时光,这短暂的三年对17岁即遭杀害的诗人来说是漫长的。在诗人内心深处,自己感觉如同长期漂泊在外的旅客,没有归属感。“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写到了自己读书做官,写到了自己与元军抗争的四年。 第二,两首诗都写到了自己对祖国河山的情感。夏完淳的“无限河山泪”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大明江山在流泪哭泣,诗人内心隐隐的痛可见一斑。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大宋江山如风中飘落的柳絮,其描写是何其形象。 第三,两首诗不约而同的写到了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夏完淳用“羁旅客”写自己对人生的感受,文天祥则用“身世浮沉雨打萍”写自己人生的大起大落,如同风吹雨打的浮萍,形象的描述,让人感受良深。 第四,两首诗中均写到了自己创作此刻的心境。夏完淳的“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对诗人的内心活动刻画的活灵活现。作为抗清英雄被捕,此去南京有去无回,与故乡与亲人的情感难以割舍。“谁言天地宽”,宽广的天地竟然容不下诗人一人,壮志难酬,诗人内心的愤懑可想而知。文天祥的“零丁洋里叹零丁”写出了自己过零丁洋时忧虑孤独之情。 第五,两首诗中均表白了自己的志向。夏完淳的“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诗人自信身死之后,灵魂也会回来,在空中看到后继者高举战旗继续斗争。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白了自己的不屈之心。 反复揣摩,体味诗歌主旨。 我们不难发现,两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极其的相似。《过零丁洋》写在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别云间》写在夏完淳被捕后押解离乡时所作。两位诗人此时均为囚徒。作为爱国之人,他们的心境是相似的。有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有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有着为义而献身不屈的信念。所以诗歌的主旨是相通的。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夏完淳用“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达了对抗清斗争的信念。不同在于夏完淳表现了自己生前身后也要为抗清坚持斗争的信念,比文天祥的宁死不屈、史册留名更彻底。同时,夏完淳似乎对家人的眷念较多,没有文天祥的情感纯正。

文档评论(0)

137****66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