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0Co诱变晋大78后代贮藏蛋白亚基相对含量的策略分析
目前,世界上人类所得到的蛋白质 80%来源于植物蛋白,其中16%来源于大豆[1]。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作物之一,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一般为40%左右,野生大豆中有的材料蛋白质含量高达55%[2]。大豆种子中的蛋白绝大部分为贮藏蛋白,主要是11S和7S球蛋白。因此,研究l1S和7S球蛋白就成为大豆蛋白质研究的主要内容。Kitamura等[3]和Davies等[4]对11S和7S组分的亚基进行遗传学研究,发现部分亚基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研究表明,增加11S球蛋白的含量,降低7S球蛋白的含量,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品质,调节11S和7S球蛋白的比例可以提高大豆的加工品质[5]。本研究以诱变后代为材料,对其大豆蛋白亚基相对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探讨诱变后代大豆品系的蛋白遗传特性和变异规律,为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大豆优质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本试验所用的材料是山西农业大学选育的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的诱变亲本晋大78及其诱变后代:M3代。2009年利用60Co(剂量率为100 Rmin-1)对晋大78号的风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得到M1代共67份材料;2010年收获M2代后,2011年4月30日种植M2代与亲本晋大78,行长3 m,行距0.5 m,株距0.2 m,二行区,重复3次。在生长期间按照当地水平进行管理,及时中耕锄草,收获后统一进行大豆贮藏蛋白的电泳分析。 1.2 方 法 1.2.1 贮藏蛋白的提取及电泳 脱脂豆粉的制备:选取籽粒饱满的大豆种子去皮,置于无菌的三层滤纸间用小铁锤砸碎后放入研钵中研磨至粉末,分两份分别放入1.5 mL的离心管中,每管中加入1 mL乙醚脱脂过夜。脱脂结束后倒去上清液,风干后-20 ℃保存备用。 贮藏蛋白的提取:1.0 g脱脂豆粉加20 mL 50 mmolL-1的Tris-HCl(pH值=8.0,含0.01 molL-1beta;-巯基乙醇)提取液,室温下提取1 h,离心(10 000 rmin-1,20 min,4 ℃),取上清,用1 molL-1HCl调pH值至4.5,离心(10 000 rmin-1,15 min,4 ℃),弃掉上清,得到沉淀,经低温干燥后得到大豆贮藏蛋白。 电泳:采用不连续垂直板状凝胶电泳,凝胶厚度1 mm,浓缩胶浓度为5%,电流15 mA,分离胶浓度为12%,电流30 mA。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2 h,用蒸馏水漂洗2~3次,再用甲醇、冰醋酸溶液(甲醇∶冰醋酸∶水=1∶6∶3)在脱色摇床上脱色,直至各亚基条带清晰,最后7%冰醋酸固定。电泳完成后用TY4133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拍照。 1.2.2 数据分析 蛋白谱带用TY4133型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拍照,并用其自带的Quantity One软件进行分析,各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及SAS 9.2软件进行分析。 e;,alpha;,beta;,A3,Acid,Basic和几条未命名的谱带,各条带在凝胶上可以清晰分辨,含量差异较大。 这与国外的两个SDS图谱中7S球蛋白的alpha;prime;、alpha;、beta;和11S球蛋白的酸性亚基及碱性亚基的带型位置完全吻合,进一步说明本试验的SDS图谱划分是正确的。 2.2 晋大78及其诱变后代大豆球蛋白各亚基相对含量统计分析 由表1可知,人工诱变晋大78后代贮藏蛋白不同亚基含量变异较大,大豆7S球蛋白中的alpha;prime;,alpha;,beta;,gamma;和7S球蛋白总量平均数分别为9.84%,11.53%,12.64%,4.67%,42.11%;大豆11S球蛋白中的A3亚基、Acid亚基含量、Basic亚基和11S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7.56%,17.60%,25.95%,53.38%。由各亚基平均含量分析可知,11S球蛋白含量高于7S球蛋白含量;11S组分中各亚基含量Basic亚基>Acid亚基>A3亚基;7S组分中各亚基含量beta;亚基>alpha;亚基>alpha;prime;亚基>gamma;亚基。 同时,表1中各个亚基的变异系数为alpha;prime;(0.32)、alpha;(0.38)、beta;(0.23)、gamma;(0.77)、总7S球蛋白(0.32)、A3(0.21)、Acidic亚基(0.23)、Basic亚基(0.31)、总11S球蛋白(0.24)和11S/7S(0.31)。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gamma;亚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