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本章内容;第一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一、大气、空气和空气污染;清洁干燥的空气成分图;二、空气污染的危害;对人的危害;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急性;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慢性;2.日本一所小学720名学生几乎全患气管炎
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0年代初期,全市20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向大气中排放C-H,N-O,CO等废气,经过光照,形成光化学烟雾。
刺激眼睛,造成红肿
对人体的危害 上呼吸道粘膜,引起喉炎
全身的影响
4.放射性慢性危害-癌变,不育,遗传变异;1.70年代初,美国空气污染造成经济损失250亿美元/年
2.臭氧使美国每年森林农作物经济损失超过30亿美元
3.哥伦比亚的炼铜厂S02污染,使该厂南部52英里内30%的树木,南部33英里内60%的树木死亡或者严重受损。;对材料的损坏; 大气中的污染物能改变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式。
1.CO2吸收地面的辐射,颗粒物对阳光的散射作用能改变地面温度,使温度上升或者下降
2.细的颗粒物可降低能见度,使降水增加,雾增加
3.改变大气的电学性质
4.酸雨,已使世界上一些地区生态受到明显的伤害。
造成酸雨的原因:SO2,NO2,我国南方酸雨比较严重;三、空气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家庭炉灶与取暖设备排放的废气;室内空气污染;四、空气中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空气正常组分之间的反应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臭氧,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光化学氧化剂),硫酸雾,硝酸雾等。(美国洛杉基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分子状污染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大小在0.01-100 μ m之间,复杂的非均匀体系。
直径10 μ m为降尘
直径10 μ m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IP)
总悬浮颗粒物( TSP )是粒径小于100 μ m颗粒物的总称。; 某些固体物质在高温下由于蒸发或升华作用变成气体逸散于大气中,遇冷后又凝聚成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大气中构成烟。粒径在0.01-1μm。
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
气溶胶:颗粒直径小于10μm,固、液??(滴)于大气中的分散系,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分散性气溶胶:固液在破碎、振荡、气流通过时,因其小微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粒度大,粒度分散范围大)
凝聚性气溶胶:加热时蒸汽分子遇冷凝聚成液固体微粒分散于大气中。(粒度小、分散均匀)
烟雾指烟和雾共同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
尘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固体微粒。;五、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六、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测定某采样点大气中的NOx时,用装有5mL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流量为0.30L/min,采样时间为1h,采样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得知全部吸收液中含2.0 μ gNOx,已知采样点的温度为5℃,大气压力为100kPa,求气样中的NOx含量。 ;第二节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 ;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1.通过对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地大气质量标准,并为编写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2.为研究大气质量地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大气污染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环境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调研及资料收集;三、监测项目;四、监测站(点)的布设 ; (1) 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2) 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3)工业集中地区多取点,农村可少些;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多取点,少的地区可少些
(4)采样的周围应开阔。
(5) 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
(6) 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污染物浓度; (二)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及密度、气象、地形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详见153页表3-3、3-4。;沥范失灿夫夸豹年慑痕虎笛馈药辊炸利橇捎露喀灾畔尿捻赠辖啡余朽耕技《环境监测》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200P)《环境监测》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200P);战缉谋旦孩沟粗主摸魄坐华席聋碗比唾煞飞嚼熟髓产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