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品质比较.docxVIP

不同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品质比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品质比较 摘要:比较分析了室外水泥池(OC)、池塘(PC)和海水网箱(CC)3种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养殖模式的不同并未显著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但对鱼体脂肪的累积和组成、新鲜度K值和肌肉硬度均具有较大影响。O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lt;o.05)。C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A和DH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lt;o.05),脂肪营养更好;肌肉的硬度显著大于Pc和OC养殖模式(Plt;o.05),肌肉更结实,嚼劲更大。P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具有显著的高蛋白、低脂肪优势(Plt;o.05);K值最小(Plt;o.05),具有更加新鲜且货架期更长的优势。综上所述,认为池塘结合网箱养殖,可能是获得珍珠龙胆石斑鱼最佳肌肉品质的养殖模式。关键词: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肌肉物理特性珍珠龙胆石斑鱼(Epirz.ephelus fuscoguttatus X含Epirz.ephelus larz.ceolatus),俗称龙虎斑,是棕点石斑鱼(Epirz. ephelus larz.ceolatus.俗称老虎斑,母本)与鞍带石斑鱼(Epirz.ephelus fuscoguttatus,俗称龙胆斑,父本)杂交培育的新品种,集鞍带石斑鱼生长速度快和棕点石斑鱼抗病力强等生长优势于一体,成为石斑鱼养殖的新兴品种。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室外水泥池养殖、池塘养殖和海水网箱养殖3种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差异,了解不同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与养殖模式的关系,为改进养殖方式和改善鱼肉品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室外水泥池养殖(OC)、池塘养殖(PC)和网箱养殖(CC)3种养殖模式下,均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投喂珍珠龙胆石斑鱼9个月,各随机抽取10尾健康无伤的鱼体作为供试样品,体质量609.7~629.1 g。1.2 方法1. 2.1 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粗蛋白含量按照GB 5009.5 2010法使用KJELTE 2300 CGA007定氮仪测定;粗脂肪含量按照AOCS Official Procedure Am 5 04采用XT15i CGA008全自动脂肪测定仪测定;粗灰分含量按照GB/T 5009.4 2010采用高温灼烧法测定;水分含量按照GB/T 9695.15 2008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GB/T5009.124-2003)由SYKAM S-433D SPA 006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脂肪酸含量测定依据GB/T 22223-2008由7890A SPA007气相色谱仪测定,按照峰面积归一法计算脂肪酸组成与含量。肌肉核苷酸及其代谢物由Agilent 1260/SPA004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1.2.2 肌肉物理特性的测定采用英国SMS公司TAXT plus测定。1.2.3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根据1973年FAO/WHO建议的氨基酸评分标准模式和全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计算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1.2.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o统计软件中单因素ANOVA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氏多重比较,对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Plt;O. 05认为存在显著差异。数据结果以平均值plusmn;标准偏差表示。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养殖模式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常规营养成分3种不同养殖模式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的影响见表1。结果表明,3种养殖模式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的含量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gt;o.05),只有粗脂肪的含量差异显著(Plt;o.05)。OC养殖模式珍珠龙胆石斑鱼肉的粗脂肪含量最高,可见OC养殖模式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脂肪的积累。2.2 不同养殖模式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氨基酸组成3种不同养殖模式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的氨基酸组成见表2。3种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中共检出17种常见氨基酸(色氨酸未检测),氨基酸总量sum;TAA分别为20. 49、19. 77和19. 23 g/100 g肌肉湿重,占肌肉干重分别为79. 42%、81. 36%和79. 79%。必需氨基酸总量sum;EAA分别为8.31、8.08和7.90 g/l00 g肌肉湿重,占肌肉干重分别为32. 21%、33. 25%和32. 78%。非必需氨基酸总量sum;NEAA分别为10. 38、9.96和9.62 g/100 g肌肉湿重,占肌肉干重分别为42. 60%、43. 42%和42. 32%,各养殖模式间差异不显著(Pgt

文档评论(0)

zengzhaon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