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欣赏与鉴定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品茶香,溯源紫砂 20091001101 工程学院 高明 一袭白衣,左手执一紫砂,右手执一笔,饮上一口清茶,做下一首文采斐然的好诗。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这是怎样一副水墨风景,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紫砂壶似乎自其诞生之初便是与文人墨客分不开的,从宋朝开始,苏东坡和梅尧臣等大文豪纷纷留下咏茶名句。那温润如玉,古朴简单,含蓄内敛的气质,无一不是古代文人的品质性格。 据说紫砂壶在宋代就已经流行,但是却鲜有史料记载,直到明朝才找到确切文献,相传紫砂壶为一个和尚所做。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此书将紫砂壶的产生,归为金沙寺僧所创。也就是说,在明正德年间已有紫砂壶了。该书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宜兴紫砂壶》的专著。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真假有待考证。 有可靠文献记载,明朝正德、嘉靖时期的龚春(供春)是推广紫砂壶的重要人物,有人说他是创始人,但紫砂壶宋朝时期就开始出现,自然说龚春是创始人不妥。龚春作为最出名的紫砂制作人,其实他流传的作品也无法证明其真。龚春把手艺传给时大彬、李仲芬,这两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大师。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时大彬制作紫砂壶风格高古,造型流畅灵活,不求工巧雕琢,但求朴雅坚致,妙不可思。民间更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明远碟”的说法。可见当时的紫砂壶何等的风靡全国,以上4人可以称为第一代的紫砂壶大师。   第二代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陈鸣远最大的贡献,是一改紫砂壶的严谨风格,把日常所见的核桃、栗子、荸荠、花生等造型入壶,擅长堆花积泥,精工细作,使紫砂壶变得极具生动活泼、形象喜人,开创了一代风气;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印的形式,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影响了之后紫砂壶的发展。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诞生在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陈鸿寿、杨彭年是代表人物。陈鸿寿是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他的艺术主张新颖脱俗,认为“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曼生壶”。陈鸿寿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制作技术虽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对后世影响很大。杨彭年首创捏嘴新工艺,他不用模子,信手捏来,随意而成,颇具天趣。 而自乾隆以后,紫砂壶开始没落,鲜有制壶高手出现。但是,直至人们对紫砂壶都始终偏爱有加,由于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而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甚至传闻,用的时间久的茶壶,即使不放茶叶只放开水,也可以冲泡出味道香浓的好茶。 虽然紫砂壶风格朴实无华,但却也是品种繁多的。 仿古壶 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西施壶 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大彬提梁 在今天的玩壶人看来,高20.5厘米,口径9.4厘米的大彬提梁实在是一把大壶,可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尚属小物。时大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器型上“改大为小”,“改俗为雅”,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使紫砂壶能进入文人生活,成为文房清玩,提升了紫砂壶的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