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东北方言的来源及特色
中文五班 于铭泽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然而真正了解东北方言来源的人却不多。
东北方言是以古辽东方言为基础,并受到其他民族和地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为例,从境内长山遗址考证,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梨树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肃慎、夫余、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迭居。
东北作为女真族的发源地,其语言也自然受到满语的影响。虽然满语渐渐地没落下来,但现代东北方言中与满语相关的成分较多,我们所熟知的零食沙琪玛就是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为野果名)”;东北的现今的很多地名也是根据满语直译过来的,例如吉林,原为吉林乌拉,意为滨江之城,因为靠近松花江而得名。
东北方言除了收满语的影响,还从蒙古语中得到借鉴:北洋军阀张作霖儿时被称作“老疙瘩”,“老疙瘩”蒙古语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清朝时北京城著名的风流乡“八大胡同”中的“胡同”也是来自蒙文。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典型的东北话“那嘎达”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噶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此外,东北方言中不乏古汉语的词汇,《诗·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小品中所说的“薅羊毛”的“薅”便与古汉语中的“薅”同义——去掉之意。由此可见,东北地区古代确有汉族人居住。
东北方言除了来源很独特以外,它的语言艺术特色更是别具风味。
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以农耕、渔猎为主,在这片黑土地上,人们不断辛勤地劳作,促使语言由静至动、抽象至具体转化。东北方言无论是表达情意还是叙事说理,很少用静态的词语。例如,东北地广人稀,深山老林常有野兽出没,因此在东北方言中常用动物作比,并赋予其各种不同的含义。比如东北人爱东北虎,说“这人虎”形容他勇敢而又鲁莽,后引申为不精明。东北人不喜欢熊,欺辱人叫“熊人”,贬低样貌或人品叫“熊样”。用“耗子眼”、“驴蹄子”、“猪腰子”等形容人的长相。用猴子的聪明来比喻人,如“猴精”。
东北严寒,冬季严寒,早年东北人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冬季农闲时更寂寞难捱;夏季在田里劳作,人也觉得累。于是便说呀聊呀,天南地北、逗乐闲扯、苦中作乐,一次排遣寂寞、解除疲劳。普通话中“吓坏了”到了东北可能就会听到“掉了魂”、“吓得屁滚尿流”等等。
在东北,一个词可以用多个词来表现,一个词也可以由多重含义。例如在东北喝酒可以说“整”“抿”“造”“舔”等等,再比如说打你可以说揍你,捶你,又具体说“杵你一拳头”、“锥你一杵子”。近义词的丰富无论是从语义的轻重还是感情色彩,都能通过不同的词语显现出细微的差别。又例如“犊子”一词本意是指小牛,在东北方言中有时候带贬义、中性。“扯犊子”是指闲扯、不干正事,“滚犊子”的意思是从眼前赶紧消失,有点不耐烦、咒骂的语气;作为长者爱护甚至于溺爱,那就是“护犊子”。
东北方言的语缀词非常多,大部分语缀词没有实际意义,但跟词根搭配起来就有其词义或是起加重语气的作用。如“拉吧”“埋了吧汰”“眼泪吧碴”。在形容一种感受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东北人喜欢用叠声词来表现。如:挤挤插插(很拥挤)、叽叽歪歪(恼火)、假假咕咕(不实在)
总的来说,东北方言的基底是辽东人民千百年来说汉语的口音,受到了满蒙的重大影响,并被最近一百年的移民们再一次改变。东北方言的具有真实直白的特色,夸张而不脱离实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7T4871-2025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行技术规范.pdf VIP
- 医疗美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docx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表单 知识产权组织环境、相关方需要和期望分析一览表[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冰雪雕设计及制作工程招标示范文本.doc VIP
- 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微改造正式.pptx VIP
- 19028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工程施工项目) (1).docx VIP
- 嘉世咨询-嘉世咨询2025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现状报告.pdf
- 招生话术培训课件.ppt VIP
- 教学课件-看得见的声音-.pptx VIP
- 安徽省血液透析管理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