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 选修六课件:61《古雅的昆曲》(共18张PPT).ppt

历史高中 选修六课件:61《古雅的昆曲》(共18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花、雅之争:昆曲与地方戏竞争十分激烈,经历了三次高潮。因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从而强烈地吸引着观众。 政治干预不能最终改变艺术市场竞争的规律。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脱离了人民大众,必然会被人民大众所抛弃。 曲高和寡 中国电影路在何方 水磨腔 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 水磨腔:细腻、宛转、清雅 3. 昆腔的革新 婺剧具有浑朴粗犷、唱腔独特、鼓乐丰富、 武功见长的艺术特色。 昆曲剧照——西厢记 昆曲全本《长生殿》剧照   婺剧历史悠久,共有传统剧700多出,诸如《白蛇传》、《花精忠》、《僧尼会》、《黄金印》等。过去婺剧多在农村广场、庙台演出,与农村生活接近,生活气息浓郁。在长期演出中逐渐形成一套粗犷、古朴、夸张的表演风格,深受当地劳动人民的热爱。1962年,浙江婺剧进京演出的《断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 水磨腔 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 水磨腔:细腻、宛转、清雅 3. 昆腔的革新 婺剧具有浑朴粗犷、唱腔独特、鼓乐丰富、 武功见长的艺术特色。 4、梁辰鱼将昆曲推上戏曲舞台 《浣纱记》是一出极其崇高而苦涩的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它以范蠡和西施的爱情为线索,描写了吴越争霸的故事。在国家利益与儿女恋情冲突时,范蠡与西施这对情侣牺牲了爱情,共同作出无限悲凉、屈辱、痛苦而豪壮的决定──献身国家。《浣纱记》的演出,获得空前的轰动效应,取得巨大成功。 第六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昆曲表演剧照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她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腔,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比发源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只晚200年。浙江婺剧团等有关部门专门就婺剧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形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第1课 古雅的昆曲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 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现存的三百多戏 曲剧种中,昆曲最为悠 久,被誉为“近代百戏 之祖”。 2001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各种文化艺术门类中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从昆腔到昆曲 中国昆曲博物馆(苏州)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 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 张若虚名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 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是那 处曾相见,相看俨 然,早难道这好处 相逢无一言?” ——《牡丹亭》 1、顾坚和“昆山腔” 元朝末年,江苏昆山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这种新腔调的原创歌手是顾坚。昆腔的名称出现于明初。 2、魏良辅改革昆山腔 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寓居太仓的艺术家魏良辅,在善唱北曲的张野塘、苏州洞箫高手张梅谷、昆山竹笛名师谢井泉、苏州曲师过云适等艺术家的帮助下,对昆腔进行改革创新,历时十年获得成功。 万历末年达到“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 水磨腔:细腻、宛转、清雅 3. 昆腔的革新 婺剧具有浑朴粗犷、唱腔独特、鼓乐丰富、 武功见长的艺术特色。 4、梁辰鱼将昆曲推上戏曲舞台 《浣纱记》是一出极其崇高而苦涩的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它以范蠡和西施的爱情为线索,描写了吴越争霸的故事。在国家利益与儿女恋情冲突时,范蠡与西施这对情侣牺牲了爱情,共同作出无限悲凉、屈辱、痛苦而豪壮的决定──献身国家。《浣纱记》的演出,获得空前的轰动效应,取得巨大成功。 1. 昆曲的兴盛 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是名副其实的“国剧”。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 ,昆曲是当时的“国剧”。 2. 兴盛的表现: 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 二、昆曲的兴盛与衰落 3..昆曲的特点: 载歌载舞,无声不歌,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