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歌剧的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二 歌剧的发展 意大利歌剧的源起: 古希腊悲剧—教仪剧—田园剧—牧歌剧 间接源起——(古希腊)古典悲剧;(中世纪)教仪剧; 直接源起——(文艺复兴)田园剧、牧歌喜剧;清唱剧; 歌剧最直接的来源:幕间剧 田园剧是传奇题材或乡村题材的带有音乐的舞台剧。 歌剧在17世纪的发展: 起点——16世纪末~17世纪初:佛罗伦萨、罗马 罗伦萨艺术小组(Camerata)实践与理想;1600,第一部歌剧《优丽狄茜》(drama per musica.) 创作理念:“语言第一、节奏次之、声音居末” 特点:带伴奏的单音调 罗马:卡瓦利埃里——宗教道德剧——《灵魂与肉体的体现》——这部作品被史学界认为是第一部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 特点:重视宗教题材,常有数个合唱声部,幕间常有滑稽的戏剧插段。 发展——①17世纪上半叶:威尼斯 代表人物:蒙特威尔第、卡瓦里、切斯蒂 蒙特威尔第——《奥菲欧》,被歌剧史上称为第一部真正的歌剧 创举:1、歌剧的戏剧化与“激情风格” 2、发明了弦乐的颤音和拨弦 3、整理了歌剧的题材:神话传说、历史传奇 代表作:《奥菲欧》、《阿里安娜》、《波佩雅封后记》 他的《奥菲欧》与培里的《优丽狄茜》题材相同,但处理完全不同。他不侧重在田园诗式的抒情,而侧重于发挥故事中戏剧性力量。现代一般倾向于认为,《奥菲欧》才是近代意义的第一部歌剧。 发展——十七世纪下半叶:那不勒斯——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Opera seria),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 ②那不勒斯乐派:A.斯卡拉蒂(A.Scarlatti) 贡献:完善了意大利正歌剧的三幕数场的 结构;以独唱为主;确立了美声唱法;确立了“意式序曲”(快、慢、快) 特点:① 在内容上:内容严肃,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与喜剧相对。 ② 在结构形式上:为三幕紧凑的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 ③由最具个性的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成为后来奏鸣一交响曲套曲的先声――由A·斯卡拉蒂首创)开场,用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④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拜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用于富有情感性和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独唱由乐队伴奏。 ⑤ 返始咏叹调 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然而,通常作曲家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在结尾标记Fine(意为结束) 法国歌剧——受意大利歌剧影响——法国抒情悲剧:吕利Lully 特点:(1)歌剧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 (2)歌剧序曲由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风格改为“慢-快-慢”的法国式序曲形式。 (3)宣叙调带有歌唱性,而咏叹调则带有朗诵性,不突出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对比。 (4)歌剧中插入芭蕾舞场面,使歌唱与芭蕾艺术融为一体,并重视合唱及管弦乐的作用。 (5)歌剧旋律由于受到舞曲的影响,音域窄,乐句方整,音响华丽。 (6)不用阉人歌手。; 贡献:确立了法式序曲;强调舞美;运用芭蕾;强调合唱和器乐;运用朗诵调。 德国——意大利歌剧的一直影响——许茨—《希勒维希》现存最早的德国歌剧 特点:(1)歌剧的题材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喜剧性内容等。 (2)歌剧大部分的形式具意大利风格,但不同的是,宣叙调用德语演唱,咏叹调用意大利语演唱。 (3)旋律常常与德国民歌相联系,一些大众性质的歌曲被融入到歌剧音乐中。 (4)不用阉人歌手。 英国——受意大利和法国的双重影响——普赛尔《迪多与埃涅阿斯》 特点:(1)在声乐方面与意大利歌剧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但用英语演唱。 (2)在器乐方面和法国歌剧有相通之处,用通奏低音形式,但旋律与英国的民歌紧密相连,没有炫人耳目的华丽音响,音乐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格鲁克歌剧改革: 改革原因:针对意式正歌剧的弊端; 改革宗旨:“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即音乐服从诗歌;追求质朴的音乐美,避免影响音乐清晰的过分炫技。代表作品:《奥菲欧与优丽迪西》《阿尔切斯特》 改革措施: a.沿用以前的内容

文档评论(0)

dashifuni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