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ack * 4、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的选择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的拐点H对应着膜片弹簧的压平位置,而且λ1H= (λ1M +λ1N)/2。新离合器在接合状态时,膜片弹簧工作点B一般取在凸点M和拐点H之间,且靠近或在H点处, 一般λ1B =(0.8~1.0) λ1H, 以保证摩擦片在最大磨损限 度△λ范围内压紧力从F1B到 F1A变化不大。当分离时, 膜片弹簧工作点从B变到C, 为最大限度地减小踏板力, C点应尽量靠近N点。 5、分离指数目n的选取 分离指数目常取为18,大尺寸膜片弹簧可取24,小尺寸可取12。 6、膜片弹簧小端内半径r0及分离轴承作用半径rf的确定 r0及由离合器结构确定,其最小值应大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的外径。 rf应大于r0 。 7、切槽宽度δ1 、δ2及半径re的确定 δ1=3.2~3.5mm, δ2=9~10mm, re的取值应满足r-re≧ δ2的要求。 8、压盘加载点半径R1和支撑环加载点半径r1的确定 R1和r1的的取值将影响膜片弹簧的刚度。r1应略大于r且尽可能接近r, R1应略小于R且尽可能接近R。 五、膜片弹簧材料及制造工艺 1、膜片弹簧的材料 膜片弹簧采用60Si2MnA或50CrVA。 2、膜片弹簧的制造工艺 强压处理-保证承载能力; 喷丸处理; 分离指高频淬火、喷镀铬合金、挤压处理接触处(避免裂纹)。 表面不得锈蚀、毛刺、裂纹、划痕等缺陷。 六、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 使用性能要求,弹簧强度要求。 1、目标函数 关于膜片弹簧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弹簧工作时的最大应力为最小。 2) 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前后弹簧压紧力之差的绝对值为最小。 3) 在分离行程中,驾驶员作用在分离轴承装置上的分离操纵力平均值为最小。 4) 在摩擦片磨损极限范围内,弹簧压紧力变化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为最小。 5) 选3)和4)两个目标函数为双目标。 选取5)作为目标函数,通过两个目标函数分配不同权重来协调它们 之间的矛盾,并用转换函数将两个目标合成一个目标,构成统一的总目 标函数。 式中,ω1和ω2分别为两个目标函数?(x1)和?(x2)的加权因子,视设计要求选定。 2、 设计变量 a)自由状态 b)压紧状态 从膜片弹簧载荷变形特性公式可以看出,应选取H、h、R、r、R1、r1这六个尺寸参数以及在接合工作点相应于弹簧工作压紧力F1B的大端变形量λ1B 为优化设计变量,即 X = [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T= [ H h R r R1 r1 λ1B ]T c)分离状态 3、约束条件 1)应保证所设计的弹簧工作压紧力F1B与要求压紧力FY相等,即 F1B=FY 2)为了保证各工作点A、B、C有较合适的位置(A点在凸点M左边,B点在拐点H附近,C点在凹点N附近,如特性图所示),应正确选择λ1B相对于拐点λ1H的位置,一般 λ1B/λ1H=0.8~1.0 3) 保证摩擦片磨损后仍能可靠地传递转矩,摩擦片磨损后弹簧工作压紧力F1A应大于或等于新摩擦片时的压紧力F1B,即 F1A≥F1B 即 3、约束条件 4) 为了满足离合器使用性能的要求,弹簧的H/h与初始底锥角α≈H/(R-r)应在一定范围内,即 1.6≤H/h≤2.2 ;9°≤α≈H/(R-r)≤15° 5) 弹簧各部分有关尺寸比值应符合一定的范围,即 1.20≤R/r≤1.35;70≤2R/A≤100;3.5≤R/r0≤5.0 6) 为了使摩擦片上的压紧力分布比较均匀,推式膜片弹簧的压盘加载点半径R1(或拉式膜片弹簧的压盘加载点半径r1)应位于摩擦片的平均半径与外半径之间,即 推式:(D+d)/4≤R1≤D/2 拉式:(D+d)/4≤r1≤D/2 7) 根据弹簧结构布置的要求,R1与R、r1与r、rf与r0之差应在一定范围,即 1≤R1-R≤7;0≤r1-r≤6;0≤rf-r0≤4 8) 膜片弹簧的杠杆比应在一定范围内选取,即 推式:2.3≤(r1- rf)/(R1- r1)≤4.5 拉式:3.5≤(R1- rf)/(R1- r1)≤9.0 9) 弹簧在工作过程中B点的最大压应力σrBmax应不超过其许用值,即 σrBmax≤[σrB] 10) 弹簧在工作过程中A'点(或A点)的最大拉应力σtAmax(或σtAmax)应不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_CECA20011-2021:含铁含锰地下水接触氧化法给水处理技术规程.pdf VIP
- 事故应急技术第一章 应急管理概论课件.ppt VIP
- 包括乘用车项目风险管理分析报告(仅供参考).docx VIP
- 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练习题.pdf VIP
- BS EN 573-3-2019 铝和铝合金.锻制产品的化学成分和形式.第3部分:产品的化学成分和形 式.pdf VIP
- 学堂在线 高技术与现代局部战争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风光储电站成本构成全套.docx VIP
- 数字信号处理(英文版)教学课件.ppt VIP
- 白话机器学习算法.pdf VIP
- 职业技术学院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