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文库:黄藤.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系列文库—— 黄黄藤藤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中医药知 点 “黄藤” 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黄黄藤藤 【概况】: 异名 黄连藤(广东、广西),藤黄连、土黄 连、山大黄、天仙藤、金锁匙(广西),大黄藤(云南、 广西) 。 基源 为防己科天仙藤属植物天仙藤干燥的根和茎。 天仙藤属全世界约5种,分布于亚州东南部;中国1 种,药用。 原植物 天仙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 历史 黄藤始载于 《纲目》谓:“黄藤生岭南,状如防己,俚人常服此 藤,纵饮食有毒,亦自然不发,席辩刺史云,甚有 效。” 据上所述,此与今所用的黄藤相一致。 形态 木质大藤本,长可达10余米。 茎带褐色,具深沟状裂纹。 叶革质,长圆状卵形,有时阔卵形,长9~24cm ,宽 2 .4~8cm ,先端短渐尖,基部圆或钝,有时近心形 或近楔尖;基脉、侧脉和网状脉均在下面突起,叶柄 长4~15cm ,不明显盾状着生。 圆锥花序,长达30cm ,下部分枝近平叉开;花被最外 面的为小苞片状,长约0 .3mm ,最里面的椭圆形,内 凹,长约2 .5mm ;雄蕊3 。 核果长圆状椭圆形,长1.8~3cm ,黄色。 ( 图见 《广西植物志》.第1卷.332页.图版139 ∶8~ 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中。 分布于中国广西桂林,云南东南部和广东西部及西南 部。 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也有。 本种有3个雄蕊,Diels将它归并于具6雄蕊的Fibraurea tinctoria our .是不妥的。 至于中国一些有关药用植物的书籍上所记载的Fibraurea tinctoria lour大约都是鉴定错误。 (参阅植物分类学报1980 ;(3) ∶389) 。 【生药】: 采集 秋后采收根或茎,洗净,切段,晒 干。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 根圆柱形,弯曲扭转,长15~75cm ,直径0 .5~ 2cm ;表面土棕色,去栓皮后棕黄色,皮孔不明显,皮 部易剥落。 横断面木栓层极薄,暗棕色,韧皮部发达,木质部放 射状排列,多空隙,坚硬,韧皮部和木质部均为鲜黄 色。 味极苦,能使唾液成黄色。 茎圆柱形,稍弯曲,直径达3cm 以上;表面土灰色,节 微隆起,有多数细纵沟及横裂。 横断面木栓层较根稍厚,约0 .7~1mm ,暗棕色,皮 层及韧皮部厚约2~3mm ,黄色,有空隙,木质部黄色 至棕黄色,中心有小形髓部,辐射线色较暗。 气味同根。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 【化学】: 根及根茎分得掌叶防己碱(Palmatine,巴马 汀)2%~3% ,药根碱(Jatrorrhizine)、伪非洲防己碱 (Pseudocolumbamine),黄藤内酯(Fibraurin , Fibralactone)[1,2],另含未加鉴定的黄藤素甲 (Fibraniine)、黄藤素乙(Fibramine)及甾醇。 又香港市售品鉴定为F.tinctoria our .,其根茎含掌 叶防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胺碱(Columbamine)、黄 藤内酯、黄藤辛(Fibleucin)、黄藤辛甙(Fibleucinoside)、 金果榄菲甙(Tinophylloloside)[3] 。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2 ;(19) ∶77(CA 1982 ;98 ∶86329x) [2] 药学学报1981;16(6) ∶477 [3] Phytochemistry 1986 ;25(4) ∶905 【药理】: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