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有关中药的用法概括总结.docxVIP

《伤寒论》中有关中药的用法概括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中有关中药的用法概括总结 摘要】 将《伤寒论》中有关中药的用法概括总结,强调张仲景不仅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也是伟大的药学家,其《伤寒论》不仅在医学上有着杰出的造诣,在药学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于现代临床及药学研究颇有深意。 【关键词】 《伤寒论》 中药 用法 有关中药的用法,内容包罗广泛,历代医药文献均有记载。《伤寒论》虽仅有113方(除佚方外),82味药,但其中有关中药的用法却相当详细具体,从而改变了汉代以前有药无方、有方无法的状况。纵观《伤寒论》113方,可将其所涉及的中药的用法,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编辑。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之一,服用方法得当,药物直达病所,常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伤寒论》113方绝大多数为口服给药,如桂枝汤、麻黄汤等,但除此之外还有直肠给药与灌肠疗法。 《伤寒论》第223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与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谷道”即直肠。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直肠给药与灌肠疗法的先驱。 另外少阴咽痛证中的第312条,咽中伤生疮,即咽喉部溃疡,声门不利,而难于言语,甚则声音不出,治用苦酒汤少少含咽。药取少少含咽,可使药物直接持续作用于患部而提高疗效,笔者认为这种给药方法应是口服给药与粘膜表面给药的结合。 应用形式 应用形式,也就是中药的剂型。传统中药剂型中,有供口服的汤剂、丸剂、散剂、酒剂、滋膏剂、露剂;供皮肤用的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还有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钉剂等等。据此,可将113方分为:汤剂:如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等;散剂:如四逆散、半夏散等;丸剂:如理中丸、乌梅丸、麻仁丸等;栓剂:如蜜煎导方;灌肠剂:如猪胆汁方;滋膏剂(乳剂):如猪肤汤,此虽名为汤,但其煎法为猪肤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合相得。因此猪肤汤实为滋膏剂。由此可见,张仲景为了满足病人病情的需要,根据各种剂型的特点,而充分运用了多种剂型。 煎煮方法 煎煮方法与中药疗效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所以一定要采用规范的、正确的煎煮方法。《伤寒论》方中对汤剂煎煮方法有着严格的多方面的要求。 煎煮火候及时间 如桂枝汤的煎煮方法中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微火即是对火候的要求,而水有七升煮取三升,实则为对时间的要求。再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方,虽都是加水三升,但分别是煮取一升五合、一升半、一升、一升二合,此即是对煎煮时间的不同要求。在古代计时不能普遍使用,张仲景采用这种方法控制煎煮时间,可谓匠心独运,巧妙至极。 煎药用水 《伤寒论》中对煎药用水是十分讲究的,除一般饮用水外,还有以下几种。 潦水:即雨水。《本草纲目》的注释为:“降注雨,谓之潦,有淫雨为潦。”如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即要求用潦水一斗煎之。 清浆水:即酸浆水。如枳实栀子汤要求用清浆水七升煎之。清·吴仪洛《伤寒分经》:“清浆水,一名酸浆水。炊粟米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若浸之败者害人。其性凉善走,能调中宣气,通关开胃,解烦渴,化滞物。”目前对清浆水认识不一,解释颇多,这只是其中一种。 甘澜水:其制法为: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李中梓《伤寒括要》中有如下记载:“用甘澜水者,取其动而不已,理停滞之水也。”所以主治太阳病,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即要求用甘澜水。从其制法来看,“以勺扬之”,就是使水不断地与空气接触,这样做不仅水中挥发性杂质可借空气氧化除去,并且还可使水中氧气增加。 清酒和苦酒:清酒和现代的酒同,而苦酒却与现代的醋类似。用清酒的处方,如炙甘草汤“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用苦酒的,如苦酒汤“右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等。在此二方中,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苦酒敛疮消肿。可见此二味既为溶剂又兼药效。另外,目前乙醇和醋酸已被广泛用于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热汤:即沸腾的水。如瓜蒂散,用热汤七合,煮做稀糜。 入药方法 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

文档评论(0)

zengzhaon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