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天人合一,五脏一体:整体地把握生命的规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辩证地对待生命活
动。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从功能概括生命本质。
2. ( 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
1.从功能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2.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3.从运动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3. 如何理解 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阴阳。此句从哲学的高度提示了治疗疾病的总则,即以调节阴阳为治
疗总纲。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协调遭到了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
结果。所以在诊断疾病时,最重要的是先分清阴阳,看病的种类究竟是阴证还是阳证,治
疗时总的原则就是要恢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协调状态。
4. 辛甘为阳,酸苦为阴,阴阳分类的理由何在?
味属于阴, 所以趋向 下窍 ,气属于阳, 所以趋向 上窍 。味厚的属纯阴, 味薄的属于阴中之阳;
气厚的属纯阳, 气薄的属于 阳中之阴 。味厚的有泄下的作用, 味薄的有疏通的作用;气薄的
能向外发泄,气厚的能助阳生热。故气味辛甘而有发散功用的,属于阳,气味酸苦而有通泄
功用的,属于阴 .
5. 简述清浊升降理论的意义?
清升与浊降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 ,在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 ,清气不能升 ,浊气不能降 ,清
浊相干 ,则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 ,升清降浊法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法 .
6. 药食气味太过的危害
药食气味太过,既能耗伤阴精,又能损害形体,还能销蚀人体之气,从而产生种种变证,甚至早衰
短寿。即味伤形,气伤精。
7. 试析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之机理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故冬,阴时也;寒,阴邪也。冬伤于寒,是谓重阴;温病,
阳证也,是即重阴必阳。冬伤于寒,若当时发病,则表现为寒邪侵袭的伤寒病;若当时邪不即发,寒邪内
伏,郁久化热,至春季阳气发生之时,感受春令风邪,风为阳邪,外感引动伏邪,两阳相合,发为温病。
此句原文为后世伏邪温病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将温病分为新感、伏气两大类,并发展成为后世的伏气温
病学说。
8.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对五行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1、相生关系:指五行之间的相生也指同行事物之间的相生
2、相克关系:主要是指五形之间的相互制约。
9. 脏和腑各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五脏病理不外乎精气不满和脏气壅实两端。临床上脏病多虚,虚则补之,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
补中寓通,静中寓动。
因此临床上六腑以满而不通为其主要病理特征,多见食积、便秘、癃闭、黄疸、水肿等实证病变,故凡治
六腑病以通降去实为大法,所以后世有六腑 “以通为用 ”、 以降为顺“ ”的说法。
10. 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即肛门,肛门也为五脏的役使,水谷所化生的糟粕不会久留于体内。
本句主要指出肛门局部组织与五脏的整体关系,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
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常度,而魄门功能正常又能协调内脏的升降之机,所以魄门的功
能常能反映内在脏腑的状况,这对于临床辨证、治疗、预后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若魄门久藏不泻,则
见腑气不通之承气汤证;若门户不约,洞泄不止,则为脾肾阳虚之泄泻,宜用四神丸、真人养脏汤;若二
便同时失禁,说明五脏精气败绝,可用于判断病危者的预后。
11. 结合(素问 .经脉别论)简述饮食入胃后的输布过程
谷食入胃后,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物质输散到肝,滋养全身的筋膜。谷食入胃,其所化生的另一部分浓
厚的精微物质,注入于心,流注于脉中,经肺输送到全身的血脉。再把营养输送到皮毛,气血相合,汇于
经脉之中,通过经脉的转输再流注到心、肝、脾、肾四脏。在整个精气输布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平衡的协
调状态。
12. “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是什么?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
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此段原文明确指
出,四肢必须依赖胃中精气的充养,肌肉才能充实,屈伸有力。但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不能直接到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