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一节 晋宋之间诗文风气的转变;教学重点和难点:
1、谢灵运山水诗的特征及得失;
2、鲍照在整个南朝文坛上的地位,及其创 新意义;
3、谢灵运山水诗、鲍照乐府诗代表作解析。;南朝各体文学的发展;第一节 晋宋之间诗文风气的转变;一、玄言和山水;认同者:;如何理解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庄老告退; 自然山水意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言诗和玄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的玄学将儒家提倡的 “名教”和老庄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引导这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因此在玄学的发展过程之中,山水审美的意识也在增强。;2.玄言诗常常寓山水与玄理之中,或借山水抒情,可以说玄言诗本身也就孕育着山水诗。
3.晋宋之际,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山水绘画和理论也应运而生。
4.早期文学作品中的山水描写以及五言诗的成熟,凡此种种都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沈德潜《说诗晬语》:“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
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
; 二、题材的多样化;元嘉三大家; 三、艺术形式的发展;第三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一、谢灵运的生平;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名“客儿”又称“谢客” 。祖父谢玄、父辈谢琰。 二十岁时,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三十六岁时,入宋降为康乐侯。贬为永嘉太守(今浙江温州);《宋书·谢灵运传》;《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游山劈路图;“谢公屐”,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谢灵运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後齒。” 此为浙江温州的瓯北镇“中国鞋博物馆”的相关展览。
;二、谢灵运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性格;三、谢灵运的山水诗;《登池上楼》(423); 公元422年,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在永嘉郡治永宁县(今浙江温州西北)积谷山下??凿了一个水池,后人为纪念谢灵运而称其为谢公池,池畔楼曰池上楼。现存池上楼为清道光初所建。园内建筑有飞霞山馆、 春草轩、十二梅花书屋、怀谢楼以及船式建筑鹤舫等,占地九亩,是晚清永嘉名胜之一。
此诗作于景平元年(423)初春,首先道出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以及对谪迁海滨的不满情绪;次写久病登楼,见窗外春意盎然;再次触景生情,怀乡思亲,最后以保持节操、避世隐居来安慰自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石壁精舍还湖中作(424-426);入彭蠡湖口; 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特色; 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特色;其一,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石门岩上宿》 ;其二,清新自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其三,玄言尾巴。;其四,丽典新声。 ;综上,谢灵运的山水诗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他以自然山水为独立的描写对象,力求形似逼真,为刘宋诗坛开启了清新自然的诗风。其次,从艺术表现上,谢诗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雕细刻,有些佳篇做到以景为主情景交融。更多的留下“名章迥句”,给人以美的享受。再次,有些山水诗通常采取“记出游——写景物——抒玄理”的三段式结构,单一而少变化,前后两部分往往枯燥乏味,中间的写景部分往往最为精采,是全诗最有价值的部分。最后,谢诗语言追求选声练声,讲究丽典新声,实现了晋宋诗一大转关。具有“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艺术特点。;谢诗之不足;谢灵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山水诗外其他作品;第四节 陶、谢比较与晋宋诗运转关;二、人生思想比较;三、陶、谢自然观比较;陶、谢自然观艺术实践比较;四、陶谢后世评价比较;五、陶谢诗与晋宋诗运转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