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雁象征性意象
【篇一:诗歌雁象征性意象】
摘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古人常托鸿雁抒发离愁别绪、相思 情爱、伤时感怀等情感,表达作者思乡念归、忧国爱民的思想。雁 意象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并在历代文学各类文体中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论文网 /6/view-6020006.htm 关键词:古代诗歌;意象;雁;鸿;雁意象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 来的主观情意,是文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意象的形成,是 文人对客观事物外部和内在特征的深刻认识,也是文人对客观事物 的强烈感受。雁,又称鸿。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礼记 *
月令》里就曾对大雁春季南归, 秋日北回的生活习性做了明确的记 载。 “一行雁影, 几声雁鸣 ”就让人勾起无限的离愁别绪。因此, 雁 意象在意蕴上更容易表现出低 ?? 、深沉的情绪, 抒发伤时感怀的情 怀。由此,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 诗人往往借助雁意象, 抒发爱国之 情, 或者寓寄对故乡的思念, 或者作为相思情爱的象征。雁作为中 国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它负载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情感希望 和理想追求,也体现出我们这个民族深层的文化特征。雁意象作为 古典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 一般来说, 它既可以用来传书传情, 抒写离愁别绪, 寄托游子怀乡之情, 又可以用来展示边塞风情、征 战之苦, 也可以用来昭示时光流逝, 表达忧国爱民情思。成为了古 代文人墨客展现内心世界的重要寄托。
一、雁与相思情爱 要探寻雁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征内涵,我们必然不能绕过《诗经》这 座大山。《诗经》中提到雁意象的《郑风 *女曰鸡鸣》以男女对话的 形式描述了一对夫妇的两情相悦情景。雁作为一种感情忠贞的情鸟, 自古以来便作为男女之间的爱情的象征,这也体现了亘古以来人们 对美好爱情的不懈追求。金人元好问的《摸鱼儿》也借雁意象表达 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并作为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 “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 累石为识,号曰雁邱。同行者多赋诗,予亦有《雁邱词》。问世间、 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雁,老翅几回寒暑。欢乐 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 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 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元好问《摸鱼儿》
作者以一个 “情”字为中心,通过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塑造了一个可 歌可泣的的雁的形象,谱写了一曲悲情的恋歌。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叫生死相许? ”漫漫人生路,情爱究竟为何物?这首词在用雁意象 表达坚贞爱情时个性化十分明显。在古代诗词中, 表达爱情坚贞的 作品, 不可胜数。那些成功的诗篇, 总是善于把普遍性的内容个性 化, 从而达到增强艺术的感染力的目的。在这几首词中词人成功地 利用雁意象, 把爱情这一普遍的人生体验个性化, 创造出各具特色 的意象世界, 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和审美韵味。一方面这首词的字 里行间都浸染着对爱情坚贞情愫的雁意象; 另一方面雁意象, 在词 中的位置都十分突出。因此, 我们在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大雁意 象的时候,我们不仅应该看到它的文学美, 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艺 术机制中的主体和个性美。
二、雁意象与感时伤怀。 雁作为候鸟,秋去春来,长途迁徙,在漫漫路途中常常会蒙受自然 界中的鹰,狐及猎人的威胁。而处于政坛的文人由此而联想到自身 的处境,常以处于危难之中的雁自比,抒发了仕途的险恶,官场的 黑暗。魏晋时期的何晏在《言志诗》曰: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 ”。虽然鸿鹄能在天空自由的飞翔,而内心 担忧身陷 “网罗 ”的忧虑,正如自己位踞高官,但无法摆脱政治危机 感。宋代的苏轼在饱经风雨之后在《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中 写道: 野雁见人时,未走意先改。 ……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 而清代的顾炎武也曾感叹: “孤迹似鸿冥,心尚防弋 ??”(《寄次耕 时被 ??在燕中》),都引用了这一典故,借用古人之意,以鸿雁自 喻,言尚隐晦。感时伤怀是中国文人的常见心态,在中国诗歌史上 占据着相当的地位。在涉及雁的作品中这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大意 象,诸如此类的诗很多。这类写雁的作品以表现离别挚情,深婉动 人。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 雁达,海阔孤帆迟。 ”以雁喻友,写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意。在古代文 学中,涉及雁的作品表现得尤为突出。萨多刺《送景南亨上人归江 西》: “登高伤远别,鸿雁几行飞 ”。以雁分行寓分手之感,不言愁 而离愁自见。王实甫在《 [正宫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