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第12章水稻病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RSV粒体主要为细丝状和丝状分枝结构,有些为开环环状体。病毒基因组由4种ssRNA构成。 * 植物病理学 * 1、水稻抗病性 水稻不同类型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一般粳稻、糯稻和籼粳亚种杂交后代较感病,而籼稻较抗病。同一水稻类型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也有明显差异。中、晚稻一般抽穗早的发病轻,抽穗迟的发病重。 一般感病品种大多具有秆矮、穗大而密、叶片较阔且角度小、耐肥抗倒伏、适于密植的特点。 * 植物病理学 * 2、气象因素 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温度、湿度、降雨和光照密切相关,其中以湿度和降雨对病害影响最大。 此期如遇25~28℃适温、多雨、少日照天气,病害易严重发生。 此期如遇30℃以上高温干旱,则病害基本不发生或发生很轻。沿海和丘陵山区雾大、露重,病害往往较重。 * 植物病理学 * 3、栽培管理 过多施用氮肥,尤其过多施用穗肥的田块发病重。长期深灌,植株过于嫩绿、密度过大,感病品种连年种植,导致田间菌量积累,均会加重病害发生。 喷施赤霉素,刺激孢子萌发,病害加重。 * 植物病理学 * 五、综合治理 主要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并结合化学防治。 1、选用高产、抗病、早熟品种; 2、清除菌源与种子处理: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粒烧毁,秋收后深耕翻埋;避免在病田留种;若在病田留种,需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切忌偏施、迟施氮肥,后期湿润灌溉; 4、化学防治: 抽穗前5~10d,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6750ml兑水750kg喷施。其它有效药剂有络氨铜、三唑酮、烯唑醇等。注意铜制剂必须在破口前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 植物病理学 * 第五节 水稻条纹叶枯病 一、症状 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常合并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白色,但在其边缘部分仍呈现褪绿短条斑。 病株通常分蘖减少,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柔软并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 发病早的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只在剑叶或叶鞘上有褪色斑,但抽穗不畅或抽出的穗畸形不实,形成“假白穗”。撕下病叶鞘内表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胞内有“8”字形或“0”形内含体。 * 植物病理学 * 二、病原物 病原物为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 。 RSV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灰飞虱获毒后不能马上传毒,需要经过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病毒可经卵传递。 病毒的寄主范围较广,除水稻外,还能侵染大麦、小麦、玉米、粟、稗草、狗尾草、马唐、看麦娘、画眉草等80多种植物。 * 植物病理学 * 三、病害循环 此病毒主要在越冬的灰飞虱若虫体内越冬,部分在大、小麦及杂草病株内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 病毒通过灰飞虱吸食水稻传播。 在水稻的生育期,可因多代灰飞虱成虫迁飞传毒发生多次再侵染。 * 植物病理学 *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害循环图示 病毒在灰飞虱4龄若虫体内或大麦、小麦及杂草病株内越冬 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早稻秧田传毒危害 麦子成熟时或收获后 早稻发病 再侵染 健株 双季晚稻秧田及早栽本田 晚稻发病 健株 再侵染 第四、五代成虫迁飞传毒 第一、二代成虫迁飞传毒 第三、四代成虫迁飞传毒 * 植物病理学 * 四、发病因素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受耕作制度、水稻抗病性、带毒灰飞虱数量以及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 植物病理学 * 1、耕作制度 稻-麦两熟,尤以小麦-单季晚粳稻的情况下发病重,大麦-稻-稻或油菜-稻-稻三熟制对病害有明显抑制效应。 * 植物病理学 * 2、水稻抗病性 一般糯稻发病重于粳稻,晚粳重于中粳,籼稻发病最轻。——不同类型 籼稻中一般矮秆品种发病重于高秆品种,迟熟品种重于早熟品种。——不同品种 同一品种以幼苗期最敏感,拔节后基本不感病。——不同生育期 * 植物病理学 * 3、带毒灰飞虱数量 病株率与灰飞虱发生量无显著相关性,但与灰飞虱带毒率有显著相关性。 带毒虫量大,发病率高;反之则低。 * 植物病理学 * 4、温度 早春气温高,灰飞虱发育快,成虫迁入秧田早为害时间早,可传毒时间长,因而发病较重;反之,早春气温低发病较轻。但高于30℃的气温对灰飞虱发育也不利,故在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地区此病害不流行。 此病发生程度还与移栽期、秧苗生长状况、稻田位置有关。 * 植物病理学 * 五、综合治理 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虫防病为中心的综合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条纹叶枯病主要危害粳稻和糯稻,籼稻发病较轻,重病区可适当压缩粳稻和糯稻的种植面积,扩种籼稻。 2.改革栽培制度、改进栽培技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改稻-麦两熟制为油-稻-稻或大麦-稻-稻三熟制,同时尽量压缩单季中稻特别是单季晚稻的种植面积,以利于控制此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双季稻为主的稻区,应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