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评论学 第九章 编者按语 第一节 什么是编者按语 一,编者按语的渊源和特点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编者评论,是新闻媒体的编者对新闻报道、文章所加的简要提示、批注、评议或补充说明的文字。 在我国,按语这种评论形式可溯源到古时的“史赞”。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在“纪”、“传”、“世家”后的“太史公曰”,可算当今按语的起源。 作为新闻评论体裁之一的编者按语,是近代报刊发展的产物。1878年3月30日上海《申报》曾载文说明:“本馆胪列新闻,登之日报,不过据事直书,不敢饰无为有,亦不敢颠倒是非,间于篇未窃附己意,亦不失就事论事之议,以期准于情当乎理而已”。这是中国报刊最早的编后。 第一节 什么是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经常被采用始于1895年12月16日创刊的、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的强学会机关报《中外纪闻》(原《万国公报》),虽然该报只存在了一个月零五天,共出报18期,但几乎每期都有附于文前或文后的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立片言以居要”,常常被称为阅读报刊的“导游”,是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最简短、最轻便灵活的一类文体。 编者按语可配合一篇报道,也可配合系列报道或集纳性新闻;还可配合一封或一组读者来信、一张或一组新闻图片,或对一段文字、一句话以至一个词语或提法做出注释或评点,无论使用方式还是具体手法都比较轻便灵活、不拘一格。 第一节 什么是编者按语 编者按语是编者在记者(或作者)和受众间架设的一座沟通的桥梁,也是编者与受众直接对话的“窗口”。它具有提示说明、评价表态、提醒建议、强调补充的功能。 二,编者按语的类型 编者按语就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政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类。 (一)政论性按语 政论性按语是编者对报道或文稿所加的简短的评介或议论性文字。 第一节 什么是编者按语 政论性按语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提纲挚领、简明扼要地把新闻报道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点出来,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受众理解报道和文章发表的意图,以提高阅读效果。 2,联系新闻报道或文章,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的最新指示精神,交代或重申有关问题的政策界限,有不少编者按语,原来就是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的批示。上级有的最新精神,需要尽快传达出去,但写成大型、中型评论一时又比较困难,就常常先采用编者按语的形式发表。 第一节 什么是编者按语 3,满腔热情地肯定和赞扬社会生活中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严肃地批评错误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也需要编者按及时抓住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代表编辑部讲话。 4,借题发挥,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再提高一步,使读者得到更多的理性认识,强化报道的说服力。 (二)说明性按语 说明性按语是编者对报道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可以补充说明有关情况,交代背景材料,如作者的身份、刊载(播发)或转载的目的等等,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和重视,便于他们了解和理解报道或文稿。 第二节 编者按语的形式 由于在新闻报道中的位置不同,编者按语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编辑点评)。 一,文前按语 文前按语也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是传媒特别是报刊常用的按语形式。它居于报道或文章(栏目)之前,编排位置最突出、显著,常以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版,有时还加框(线)处理。 文前按语的特点: 1,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见解和观点。 2,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必拟标题,只需在文前附上“编者按”即可。 第二节 编者按语的形式 二,文中按语 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与新闻报道或文章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 文中按语直接插入文中,标上括号,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章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就报道或文章中的词语、提法、材料、内容,或诠释补正,或评点批注,便于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 文中按语是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不少报刊上经常采用。进入新世纪后,文中按语的使用更加灵活,一些报刊将其直接插入集纳式新闻的每一条短消息之后,分别加以点评。 第二节 编者按语的形式 文中按语的特点: 1,与所依托的报道或文稿既配合又融合,直接评点批注,议论针对性强。 2,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灵活醒目。 3,言简意赅,鲜明泼辣,便于阅读,易于理解。 由于文中按语评议的形式更贴近于新闻报道,在字里行间随时进行褒贬评点,可以随时指正新闻稿件中涉及违反政策的言行和词句;有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也可以借此与读者谈心,缩短新闻媒介与受众间的传播心理距离,随时给受众以引导。 第二节 编者按语的形式 三,编后 又称编后小议、编者附记、编辑后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