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利与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前教育利弊谈:快人一步还是揠苗助长? 1、好处:赢在起跑线上 2、危害:儿童 家长 社会 1、相似联想 背唐诗、学数学英语、小学学中学课程、少年班------- 1995年出生的张炘炀,在两岁时就学会了两千多个汉字。小学六年的课程,他只用了两年就已经学会了。初中也是三级跳,初一和初二都只读了半年,中考结束,张炘炀成功地考进了市里的高级中学。高一高二没有读,只是在家里自学,然后就直接去参加了高考。参加高考时,张炘炀10岁。在高考中,他以505分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成为了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08年张炘炀成为了年龄最小的硕士生,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11年,16岁的他又成为了博士生。 2、一家之言: 种树郭橐驼:种树,要顺木其性,方可长成参天大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庄子:顺性而为 揠苗助长、 北师大教授:超前教育是将教育时间大大提前,这种教育对个别人可能适应,而对绝大多数来说是行不通的。 3、类比联想:马拉松长跑 4、危害联想: 读博士时,张炘炀在微博上发表言论称: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没钱一定没素质。这种看法引起了网友的纷纷不满。不仅如此,他还觉得父母应该为他的天才买单。在硕士论文答辩前,他威胁父母要在北京给他买套房子,不然就不参加答辩弃考博士。这番言论把他和他的父母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有人说他是“智商上的巨人,情商的侏儒。”而他的父亲曾经出过一本叫《神奇的学习》,书中只讲学习,不讲做人。只要成绩好,孩子就是爹。这种拔苗助长,使得张炘炀的学业和心智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像张炘炀这样天生聪明,学习能力强不是坏事。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王女成凤,学习成绩好可以,但是思想教育一定要跟上。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反而害了孩子。 武汉有一位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五年内就花了12万给孩子杰瑞报了17个培训班。 杰瑞五岁就学完了二年级的所以课程,小托福考试还获得了全国第三名的佳绩。 杰瑞每周只能休息半天,每天要学到九点才能回家。 杰瑞上一年级时成绩很好,觉得老师讲得很简单。 可是到了二年级,杰瑞的成绩就开始下滑,渐渐地杰瑞就不喜欢学习,上课走神、不写作业等等。很多小孩在上幼儿园时,就要学拼音、学诗歌、学朗诵……幼儿园“小学化”,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大行其道,孩子不仅是超前教育,还是超纲教育。 其实,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特点。 不顾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过度的超前教育、过量的超纲教育都会适得其反。 5、适度周密 教育学家认为,对儿童及早进行智力开发和教育是应该的。有许多能力,如学习口语的能力等都在幼儿期形成,过了这个最佳期,以后再学习就很困难了。但对幼儿的教育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儿童的心智成熟要有一定的进程,在知识增长上,总是从数数到学习整数运算,从识字到理解词义.从看图说话过渡到看图写话。即使是天才儿童,也仍然需要有自由思考的空间,一步一步地提高。如果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顾他们的接受能力,只一味贪多图快,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儿童本来就有求知的欲望,对什么新事物都感兴趣。如果家长能循循善诱地引导,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儿童引进知识的殿堂。但如果家长不懂这些,只是求成心切,急切地、大量地给儿童灌输知识,造成儿童只能被动地、不知所措地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感到厌倦、枯燥,丧失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不仅学不好当前的知识,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许多人把超前教育和过度教育比喻为拔苗助长。 人民日报:拔苗种不出好“庄稼” 在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家长们的努力和焦虑可以理解并需要关注。不过,在社会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的同时,父母们如何摆正对待教育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孩子的成长和树木一样,也有其自身规律。在符合孩子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兴趣培养、潜能挖掘,并无不可。但拔苗种不出好庄稼,如果不顾实际一味加压,让孩子完成超越年龄的事情,那么我们一点一点加之于孩子的,可能不是锦绣上点缀的花朵,而是压垮骆驼的稻草。近些年来,“三岁孩子练舞扭到腰”“九岁孩子压力过大患上抑郁症”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令人警醒。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可能带来一时的领先,但若伤害了孩子持续奔跑的能力,又怎能算得上“为之计深远”? ????教育有竞争,但不全是比赛,它更要教会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发展自我的能力。让教育回归本真,重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是当前很多执着于“拼娃”却“越拼越迷失”的父母急需补上的一课,也是以各种证书、特长来衡量孩子能力的教育者需要正视的命题。摒弃盲目从众、攀比心理,真正引导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学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