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乐:古代农家乐.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气渐暖,作为新兴旅游休闲方式的“农家乐”又火爆起来。农民自家的农产品就满足了客人回归自然的需要,消费不高,而且农家乐周围大都是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身心,故而颇受市民的欢迎。   其实我国古代也有农家乐,古代的诗人们多多少少都有田园情结,与土地血脉相连的他们,向往着田园生活,也真切地感受到农家的欢乐。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他隐居之后醉心于田园生活,超然世外,自得其乐。每天就是读读书,写写诗,喝点儿酒,种点儿菜,吃点儿绿色无公害食品,有诗为证“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陶渊明种菜不仅是为填饱自己的肚子,更是为了亲近自然,怡情山水,在那一亩三分地上诠释着人生的进退与思索。   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家乐也更为普遍了。聪明的商家善于捕捉这种需求,他们很快云集郊外和交通要塞,开起农家乐招徕客人。《宋史》记载“乾道四年,鲁四公典押薄产,得数千钱,举家迁郊外,开酒肆并客邸。不数年,聚财颇丰。”可见,开农家乐使得鲁四公在几年之内就成了富庶商人。   戴复古的《村景》中也有对农家乐盛况的描绘“箫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秋千。坐中翁妪鬓如雪,也把山花插满颠。”古人把祭祀土地神叫作春社,社日到来之际,人们倾巢而出,男女老少头戴鲜花,荡秋千,醉歌舞,吹箫打鼓,进行自娱自乐的文艺表演。名气更大的陆游也写了大量歌咏农家乐的诗作,比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三更投小市,买酒慰羁旅”,“牛饮桥头小市东,店门系马一樽同”,“陌上歌呼簪稻穗,桥边灯火买官醅”,都是描写当时农家乐兴起的情形,农家乐带动着当时乡村小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金秋时节,欢庆丰收的快乐时刻来到了,岂能少了喝酒助兴?于是,清代诗人鲍谦写道“家家种秫酿春醪,十月红先缸面掏。何物堪供郎下酒,糖颓青蟹蛎江蚝。”收获的日子里,喝点自家酿的小酒,弄点青蟹、牡蛎当下酒菜,农家乐的生活好不惬意!   农家乐,一种既现代又远古的曼妙生活,一种城市发展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古代人喜欢,现代人依然向往。我们何不走出家门,迈向田园,在那里,我们不必理会油盐酱醋,不必仰慕功名利禄,不必管外面是春夏还是秋冬。我们需要的只是踏踏实实地受用无尽的愉悦,完完全全地品味生命的至真至纯,彻彻底底地抖掉身上的羁尘罢了。(编辑/小可)

文档评论(0)

精品考试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