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 与挫折:1956-1966 以钢为纲的发展历程 1、1956年,毛泽东开始注意钢产,并要求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突破1000万吨,否则无法在立足世界。 2、《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建设更快一些》(1958.3) (1)苦战三年,钢产量可望超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规定。(即1050万吨至1200万吨)   (2)此后中央仍要求增加钢产量,达致每年提高 33%(1958.4) 郭忠华 4、北戴河会议(1958) 将1958年产钢的目标,提高至1070万吨。会议召开于 1958年8月,只有四个月时间达成目标。经过8个月,钢产量企为450万。这种目标并不能达到。但中共仍不予放弃,要求各地干部严密监工,人民放弃他业,专事炼钢,并要求钢铁生产不能少于1070万吨。 5、土法大炼钢 北戴河会议后,国家冶金部开始推动“土法炼钢”在没有制钢机器的地方,设立“小土群”,全国各地,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解放军营,甚至外交部,都筑起炼钢的高炉。全国建成二百万坐高炉。煤炭不足,砍伐树木代之;欠缺高质量的铁矿石,则以低质量者代之,甚至将家庭内的铁器,均被当成原料,投入炉里,熔为“铁水”。人们疯狂炼钢,共产钢1108万吨。但只有800吨合格。土钢中大部分最终成为废铁。 郭忠华 以钢为纲的发展历程   想一想:你认为这样炼出的钢质量会如何?这样炼钢你认为有什么影响? 毛泽东在中南海 看机关干部炼钢 全民炼钢:家庭 妇女也不能例外 郭忠华 中南海的炼钢炉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〇七〇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3) 全民炼钢的结果:薄一波 * * 郭忠华 郭忠华 本讲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过渡时期                                                        2、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1956-1966 3、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 4、总结与思考 郭忠华 郭忠华 在1949-1956年间,中国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夺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准备工作。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预示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从1956年的中共八大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中国尝试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序曲 郭忠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 1949 1956 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军事领域: 1949年基本取得了全国解放的胜利,通过进一步向大西南、大西北进军,以及镇压反革命运动,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而随着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大陆重大军事活动即告结束,初步奠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基础。 抗美援朝胜利 郭忠华 2、政治领域: 1949年建国以后,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地位,而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则彻底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革命,一切政治权力都集中在了党的手中,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郭忠华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3、思想文化领域: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成功,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合法性;二是通过建国以来的一系列政治思想运动,尤其是1957年反右运动,中国共产党把其他异质思想压制下去了,开始建立自身在思想领域的霸主地位。 把反右运动进行到底! 郭忠华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53-1956年,通过“一化三改”运动,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向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的转变。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完全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小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 公私合营 国家资本主义 私有制 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5、国际环境: 两极紧张对峙的局面反而提供了一种和平的国际环境,而1956年以前中国共产党一边倒的政策也得到了苏联的强有力支持。 毛泽东与斯大林 郭忠华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 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全面部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略,随后在

文档评论(0)

559997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