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REFLECT研究主要终点OS证实:仑伐替尼非劣于索拉非尼 1.Kudo M. Liver Cancer. 2018 Mar;7(1):1-19. 2.Kudo M, et al. Lancet. 2018 Mar 24;391(10126):1163-1173. 中位OS(月;95% Cl) ————————— 仑伐替尼 13.6(12.1-14.9) 索拉非尼 12.3(10.4-13.9) HR 0.92( 95% Cl 0.79-1.06) 整体人群/亚太人群:达到非劣效性主要终点,证实仑伐替尼的OS非劣效于索拉非尼 整体人群 亚组 OS HR(95%CI) 仑伐替尼vs.索拉非尼 中位OS(月) 地区 仑伐替尼 索拉非尼 亚太地区 0.86(0.72-1.02) 13.5 11.0 西方国家 1.08(0.82-1.42) 13.6 14.2 REFLECT研究:索拉非尼相较于仑伐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类型不同 1.Kudo M, et al. Lancet. 2018 Mar 24;391(10126):1163-73. 2.中华医学会.中国全科医师杂志.2019;18(4):301-313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仑伐替尼vs索拉非尼 43% vs 30% 索拉非尼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皮肤反应,易于发现和管理,对病人的体力状况和脏器功能影响较小。 仑伐替尼常见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蛋白尿和甲减,容易被忽视,高血压容易带来很多心脑血管并发症,可能影响病人的后续治疗。 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事件 n(%) 仑伐替尼(n-476) 索拉非尼(n=475) 任何分级 3/4级 任何分级 3/4级 高血压 201(42) 111(23) 144(30) 68(14) 腹泻 184(39) 20(4) 220(46) 20(4) 食欲减少 162(34) 22(5) 127(27) 6(1) 体重减少 147(31) 36(8) 106(22) 14(3) 疲劳 141(30) 18(4) 119(25) 17(4) 手足综合征 128(27) 14(3) 249(52) 54(11) 蛋白尿 117(25) 27(6) 54(11) 8(2) 言语障碍 113(24) 1(0) 57(12) 0(0) 恶心 93(20) 4(1) 68(14) 4(1) 血小板计数减少 87(18) 26(6) 58(12) 16(3) 腹痛 81(17) 8(2) 87(18) 13(3) 甲状腺功能减退 78(16) 0(0) 8(2) 0(0) 呕吐 77(16) 6(1) 36(8) 5(1) 便秘 76(16) 3(1) 52(11) 0(0) 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65(14) 24(5) 80(17) 38(8) 皮疹 46(10) 0(0) 76(16) 2(0) RESORCE:瑞戈非尼二线治疗中位延长生存,降低死亡风险 整体人群:瑞戈非尼治疗OS达10.6个月 与安慰剂相比,中位OS显著延长2.8个月,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7% Bruix J, et al. Lancet 2017; 389:56-66. 注:非直接比较 Llovet JM,et al.Nat Rev Clin Oncol. 2018?Oct;15(10):599-616 . 前三个药物:阳性结果 中国,二线 卡瑞利珠单抗 中国,一线 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 正在进行 一线 二线 小 结:诊断、治疗 肝癌多学科专家积极推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发布,建立中国特色的肝癌的分期方案(CNLC), 关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诊断方面,新增了早期诊断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关注病理微血管侵犯的检出和分级。 19版《规范》强调重视系统治疗,推荐系统治疗用IIb-IIIb期肝癌病人,并关注手术及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的综合应用。 一线治疗:索拉非尼位列系统治疗首位,用于Child-Pugh A级或B级病人;新增仑伐替尼,仅用于Child-Pugh A级病人。 二线治疗:新增瑞戈非尼为肝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 肝癌已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全程管理时代,如何通过药物治疗的排兵布阵,提高整体生存获益,将是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 内外联合 新老联合 靶向药物之间、靶向药物与免疫药物的联合使用 免疫+抗血管 药物联用 手术或TACE等传统手段,与靶向/免疫治疗密切结合 传统手段+创新药物 从学科间联系着手,强调重视多学科诊疗 MDT模式 小结:多学科、多手段联合,仍是未来肝癌治疗的发展趋势 药物联用 . . . 2019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解读 外部资料:该资料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使用 PP-NEX-CN-0543-1 刘小军 兰大一院肿瘤内科 刘小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