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层自然发火规律分析对策及拓展
摘要:介绍了崔家寨井田自然发火状况,分析了井田内煤层自然发火规律,总结出适合本井田的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一些实用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层自燃;自然发火规律;分析;对策
1引言
煤炭的自然发火是煤在常温下缓慢氧化产生热量,若产生的热大于空气流动带走的热量,则导致温度的升高,热量集聚产生自燃。煤炭的自然发火可以在煤炭的井下开采、煤炭露天开采的含炭剥离层中、煤炭的地面堆储以及煤炭的船运等过程中发生。特别是在煤炭井下开采过程中,煤的自然发火对安全生产构成了很大威胁,其危险性包括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烧毁设备,冻结大量的煤炭导致瓦斯积聚区瓦斯爆炸的潜在危险性。
2 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
2.1研究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基础
井下煤炭自燃的三个最基本的内在和外在条件是①煤层本身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并且呈破碎状态堆积②有连续的供氧条件③有集聚氧化热的蓄热环境。
煤炭的自然发火是煤的内在特性包括煤自然物理特征和埋藏地质条件和开采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此为基础,至今已研究出多种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的预测方法。
2.2 以煤的内在因素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2.2.1交叉点温度法
交叉点温度法已被许多研究者用来确定煤炭开始自然发火特性的一种标准(Feng,1973;Kim,1977),该方法通过实验室实验来确定煤的相对着火点温度(即指交叉点温度),该温度被定义为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测量的煤自燃发生的最低温度。根据交叉点温度指标Feng et al,于1973年提出了煤的自然发火倾向性指标,见表1。
计算方法为:
2.2.2 Olpinski指标
Olpinski指标法(banerjee,1985)是将煤的灰分含量(Aa)进行修正,并以Sza表示煤的自然发火危险性:
Sza表示在时间一温度曲线上230℃时的升温。
根据Sza的值,可将煤的自然发火危险性分成四类,如表2所示。
2.2.3吸级法
在受控的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光谱分析技术来测定煤的吸氧量。中国根据实验室分析结果建立了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标准。根据每克干燥的煤样在30℃条件下的吸氧量,将中国煤层的自然发火倾向性分成三类。表3列出了中国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的分类标准。
2.2.4绝热级化法
绝热氧化法是在绝热条件下,用煤样自然升温来测定和评价煤的自然发火危险性的方法,英国诺丁汉大学对此的研究比较深入。根据煤在绝热测试中初始升温率(IRT)及总温度上升值(TTR),将煤的自然发火倾向性分成四类,见表4。
Ren和Richards于1994年研制一种计算机化的绝热氧化实验装置,该装置由计算机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数据采集,克肥了原绝热装置难以保持恒温、耗时耗工等缺点。
2.2.5煤的初始升温率(IRH)和总温度上升值(TTR)预测方程
Singh于1987年直接研制了煤的物理特性与其自然升温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绝热升温实验,找出了IRH和TTR与煤的13种内在特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煤的13种特性是指密度(RD)、热值(CV)、水份(M)、挥发份(VM)、固定炭(FC)、灰分(A)、表面水分(SM)、全水份(TM)、全铁含量(TR)、非黄铁矿含量(NPI)、全硫(TS)、黄铁矿硫(PS)和有机硫酸盐含量(OSS)。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煤在自然升温倾向性方程,如表5所列。
2.3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分类方法
尽管有大量的实验方法可用来对煤的自然发火倾向性进行分类,但没有哪一种测试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影响煤炭自然发火的各种因素。在实验室条件下无法模拟井下的条件,所以不能只用单一的某个或一组实验数据来对煤的自然发火危险性进行分类评价。为了对井下煤层的自然发火危险性进行真实的评价分类,许多研究者综合了煤在自然发火倾向性和煤层开采条件等外在的影响因素。
2.3.1潜伏期法
对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综合分类,最实肘和最简单的方法即为“潜伏期”的概念。通常定义为煤层最初暴露于采区风流中到第一次发现自热征兆的时间。对于低品位的煤层,潜伏期通常为3~6个月,有的甚至几天高品位的煤层潜伏期一般在9~18个月,见表6。至今,该方法已被许多国家用来作为对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分类的辅助指标。但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实现在煤层开采之前对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预测。
2.3.2 模糊聚类分类法
许波云于1990年提出了采用模糊聚类综合分类方法,综合煤层吸氧法得出的煤的内在自然发火倾向性指标和煤层的地质赋存因素,如煤层的厚度、黄铁矿含量、倾角等,对煤层的自然发火危险性进行综合预测。
2.3.3 Feng,Chakarvarty和Cochrane分级方法
Feng,Chakarvarty和Cochrane于1973年综合了煤层的内在因素和环境指标,如丢煤量、裂隙和通风风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GT-POWER和MotoTron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外文文献翻译及中英文翻译.doc
- 基于Labview的材料力学实验模拟系统研究任务书.doc
- 基于Labview的材料力学实验模拟系统研究说明书.doc
- 基于Labview的输油泵状态监测系统研究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doc
- 基于Labview的输油泵状态监测系统研究任务书.doc
- 基于Labview的输油泵状态监测系统研究说明书.docx
- 基于RFID的企业物资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 基于RFID的企业物资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说明书.doc
- 基于ROM结构的温度计码解码器设计说明书.docx
- 基于UG软件的浮头式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毕业课程设计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doc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国中式养生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pdf VIP
-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 大家的日语 1-9课测试试卷1.doc VIP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JJF 1593-2016 国家检定校准 规范.docx VIP
- Service invoice 服务发票模板.doc VIP
- 浅谈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策.docx VIP
-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建档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docx VIP
- 幼儿园小班妈妈在哪儿课件..pptx VIP
-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防冻保温实施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