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1 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 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 革背景、内容、结果以及失败的原因。 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何鲁晓夫改革。 3. 比较博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 的异同,总结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 本课从回顾旧课——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入手,用乡村女教师写给赫 鲁晓夫的信,导入本课“三夫”改革。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问题突出,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影响工业的 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相继进 行了改革,结合课文“历史纵横”文中的内容,补充赫鲁晓夫改革的史 实细节,在史料支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 因,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通过学生阅读教 材、展示图片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运用材料和视频了解戈尔巴 乔夫的改革的背景、经济政治内容改革,非但没有摆脱困境,反而激化 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本课的重点 是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 其影响。苏联的经济改革这部分内容时间跨度大,理论性较强,对于高一学生 的认知来讲 理解有较大的难度。运用历史比较法,将勃列日涅夫和赫鲁 晓夫的改革就知道思想、内容、结果、失败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 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出示相 关材料,探究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以及对我国建设的教训。 1956 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 39 年,战争结束也有 11 年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 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 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 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 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个别的成就不能改变这种景象。历 史上就出现过人们跑离土地的事!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 ——《苏共中央通报》, 1989 年第 6 期,第 148 — 149 页 在乡村女教师的信中,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前夕苏联面 临着怎样的经济形势?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 1913 年 全俄为 540.2 公斤, 1940 年才达 429.7 公斤, 1955 年也才为 524 公斤;肉类统计 1913 年为 31.4 公斤, 1940 年为 24.2 公斤, 1955 年为 31.8 公斤。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 殊。从工业化开始的 1926 年到战前的 1940 年,重工业年平 均增长速度 21.9% ,轻工业只有 14.1% ,农业则为 1.5% 。 材料 1913 年~ 1950 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 12 倍,农业只 提高了 40% , 1953 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 1913 年,牲畜存 栏数与 1913 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 1913 年增加了 20% 。 从上面的数据能得出什么信息?说明了什 么问题?有何危害?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阅读书本相关内容,自主学习。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造 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赫鲁晓 夫经济改革? 1. 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 阻碍 生产力发展,个人崇拜盛行; 19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 开始对“斯大林模式”改革; 苏共二十大( 1956 “ 秘密报告”) 2. 内容 项目 内容 农业 (重点 )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 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 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 米运动) 工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 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 性。 学生集体朗读课本 P98 ~ 99 改革的具体内容。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