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病毒性肝炎 .ppt

  1. 1、本文档共1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教学大纲要求;课程安排;;概述;;;第一部分 病原学 ;1、基因组:微小RNA病毒。 2、有核衣壳,无包膜。 3、7个基因型,目前我国均为Ⅰ型。 4、只有一个血清型 5、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IgM为近期感染和标志(8-12周) ----IgG为过去感染的标志(长期存在) 6、一般只有急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而无慢性感染 7、可终生免疫; 二、HBV;2. HBV基因组结构;2、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HBsAb (抗-HBs) HBeAg HBeAb (抗-HBe) HBcAg HBcAb (抗-HBc ) Pre S1 抗Pre S1 Pre S2 抗Pre S2 ;HBVm的临床意义;HBVm的临床意义;HBVm的临床意义;3、有核衣壳(HBcAg)和包膜(HBsAg) 4、有10个亚型:主要为adr、adw、ayr、ayw;长江以北adr为主,以南adw、ayr为主。;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1、基因组:单股正链RNA,编码区包括核蛋白区、包膜蛋白区、非结构蛋白区,HCV-RNA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极易变异,同一病例存在准种特性。 准种:感染者体内形成的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2、HCV抗原抗体系统:HCVAg阳性表示HCV感染,抗-HCV阳性不是保护性抗体,是感染标志。 3、HCV基因型:目前分为6个基因型,中国以1b型为主。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1、基因组:单股环状闭合负链RNA、HDV-RNA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 2、核衣壳:HDVAg。 3、包膜:HBsAg。;4、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才能复制、表达及引起肝损害。 5、HDV抗原抗体系统: (1)HDVAg是唯一的一种抗原成分,为HDV感染的直接证据; (2)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 ; 1、基因组:单股正链RNA。 2、核衣壳:核壳蛋白。 3、无包膜。;4、HEV抗原抗体系统: (1)HEVAg:肝组织中可检出 (2)抗-HEV IgM:近期感染标志 抗-HEV IgG:高滴度或滴度有变化提示近期感染 抗HEV阴性不能排除戊型肝炎 5、HEV至少有两个基因型。 ;五型肝炎病毒简要对照;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一、甲型肝炎(HAV);二、乙型肝炎(HBV);2、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2)血液、体液传播 (3)其他途径; 3、易感人群:抗-HBs阴性者。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的家属、反复输血制品者、血液透析者、多个性伴侣者、接触血液的医务者等。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出现抗HBs者有免疫力。;4、流行特征: (1)有地区性差异:我国为高度流行区。 (2)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3)无明显季节性。 (4)以散发为主。 (5)有家庭聚集现象。 (6)婴幼儿期感染多见。;三、丙型肝炎(HCV);四、丁型肝炎(HDV);五、戊型肝炎(HEV);? ;第三部分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一、发病机理;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二、病理解剖;3、间质增生:Kuffer细胞增生,间叶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纤维化等。 4、肝细胞再生。 ;三、肝炎的病理特征;图1 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向肝实质溢出。无界面炎症。 图2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均匀分布。血窦细胞反应活跃。肝细胞、库普弗细胞胆色素沉积,毛细胆管淤胆。 图3 腺泡带显著炎症坏死,腺泡内炎症活跃。 图4 终末肝小静脉周围炎症坏死,网状纤维支架塌陷。;2、慢性病毒性肝炎:;2、慢性病毒性肝炎 轻度:G1-2,S0-2 中度:G3,S1-3 重度:G4,S2-4 ;图 慢性肝炎 (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肝纤维化;a、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大块坏死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2/3以上肝细胞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无肝细胞再生。 b、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大块坏死,面积1/2,可见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C、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图 急性重型肝炎 1.坏死带扩大,形成V-P间的桥接坏死。 2.终末肝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坏死后,残存网状纤维支架塌陷。汇管区有少量固有的纤维组织 ;图 亚急性重症肝炎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腺胞小区域的融合性坏死和活跃的腺胞内炎症);图 慢性重型肝炎 (坏死区有许多红细胞及炎症细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