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乳化性能.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 开发 ,2010,24(2):75~79SILICONEMATERIAL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乳化性能 夏俊维,陈洪龄,刘 姝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 摘要:以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正交实验表明,较佳的合成条件为:原料中 SiH与C 110μg/g(以铂含量计),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h, 1;2718mN/m、浊点为60℃、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0132g/L。将其与Span60复配后用于乳化二甲基硅油,可制得稳定的硅油乳液。激光粒度仪测得乳液平均粒径为171556μm,与一般Span/Tween复配乳化剂乳化的硅油乳液相比,乳液粒径更小,乳液更稳定。 关键词:聚醚改性硅油,乳化剂,二甲基硅油,表面活性剂,含氢硅油 中图分类号:TQ26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69(2010)02-0075-05   硅油无色无味无毒无刺激性,具有卓越的化学稳定性、耐热耐寒性、电绝缘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在纺织、印 [1] 染、造纸、铸造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然而,硅油通常需进一步加工制备成乳状液应用。制备稳定的硅油乳液,乳化剂是决定性因素。目前,国内硅油乳液的制备在品种上和技术上都还落后于发 [2-8] 达国家。如常见的二甲基硅油乳液,日本和美国进口的乳液往往在外观和稳定性上都占有优势。 乳化剂的配制既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依据经验规则。“用疏水基和被乳化物结构相似的乳化剂,乳化效果较好”这一规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际中也得到验证,如皂类乳化剂对植物油的乳化效果较好。而硅油的乳化目前很多企业采用Span/Tween和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作为 [9-10] 乳化剂,这对降低硅油/水界面张力显然是有效的,但没有考虑乳化剂疏水基结构和被乳化物硅油的结构相似性。 本实验尝试制备一种聚醚改性硅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利用其疏水基为有机硅氧烷的特点作二甲基硅油的乳化剂。 黏度30mPa?s,常州天行健新材料有限公司;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摩尔质量900g/mol,江苏钟山化工有限公司;二甲基硅油:黏度500mPa?s,常州市宏业有机硅有限公司;Span60:广州市润华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氯铂酸:AR,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12 Speier催化剂的配制 在充分搅拌下,将015g干燥的氯铂酸加到266g异丙醇中,使其完全溶解,得透明橙色液体,存于棕色瓶中备用。113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球形冷凝管和氮气导气管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计量的聚醚和低含氢硅油,氮气保护下升温到80℃,加入氯铂酸的异丙醇溶液后在100℃下反应6h,冷却;出料,得淡黄色透明液体。114 二甲基硅油乳液的制备 在400mL烧杯中,依次加入20g 二甲基硅油、4g聚醚改性硅油,搅拌,使聚醚改性硅油和二甲基硅油成均一相;然后缓慢加入一定量的水,继续搅拌15min,得粗乳液;然后在乳化机 收稿日期:2010-01-26。 作者简介:夏俊维(1985—),女,硕士生,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3联系人,E-mail:hlchen@njut1edu1cn。 1 实验 111 主要试剂   低含氢硅油:活性氢质量分数为0118%,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76?第24卷 上以3000r/min的转速乳化约15min,得硅油乳液。115 性能测试 红外光谱:采用美国ThermoNicolet公司的AVTAR-360型红外分光光谱仪(KBr压片法)测定;聚醚转化率:通过测试反应液碘值来计[12]算;浊点:按GB/T5559—1993测试;临界胶束浓度及表面张力:按GB/T5549—1990和GB/T11278—1989测试;乳液贮存稳定性:50℃。   将聚醚转化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项目均值1均值2均值3 A B C D 851748215481146128A1 8211984135831182 8211784142151258218883181831050193D2 ,催化剂用量对聚醚转化率的影,其次是反应温度,然后是反应时间,最后是SiH与CC的量之比。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聚醚转化率呈增长趋势,但增加到一定值后,转化率基本没有变化;且产品色泽从淡黄到黄色、灰色进而到黑色,产品外观变差,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这是因为高温有利于硅氢加成反应的进行;但温度过高,由于交联副反应的发生,导致体系黏度增大,色泽变深,影响产品性[11-12]能。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转化率有所提高,但最终几乎不变,

文档评论(0)

00044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