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_10 行政监督.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行政监督 公共管理学院 主讲人:徐凌(副教授) 主要内容及重点: 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特点 行政监督的分类与作用 行政监督的历史发展 我国现行行政监督制度 行政监督的过程 一、行政监督概述: 1、什么叫行政监督?(P293) 狭义: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 关所实施的管理与监督。 广义: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 公民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所进行的监督。(√) 2、行政监督的基本特征: 监督对象: 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 员的职务行为。 监督主体:(多层次性) 监督性质:是一种法制监督。 监督目的:为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依法行政。 3、行政监督的分类(一) 以监督主体来划分: 权力机关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 有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监督 行政系统内特设监督机关的监督 各种社会组织监督 人民群众的监督 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监督 行政监督的分类(二)  从监督的对象划分:  从监督的方向划分: 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 纵向监督 为的监督 横向监督 对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 双向监督 行为的监督  监督的时间阶段:  从监督的内容划分: 事前监督 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监督 事中监督 事后监督 行政行为的合理性监督  监督的目的与方法: 积极监督、消极监督 二、行政监督的历史发展: 1、我国行政监督的历史(一) 产生:春秋战国:监察官(监督、纠察官吏) 秦: “御史大夫”(掌管文书档案,为官吏监 察机关的首脑) 汉:奠定“监察制度”基础 汉惠帝:《监御史九条》:整顿吏治 汉武帝:《刺史六条》:十三部刺史察州 我国行政监督的历史(二)  隋唐:(发展健全阶段) 台院 A.御史台(监察机关) 殿院 (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察院 B.“谏官组织”(定期巡视监察制度) 宋:(宋承唐制) A.中央: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B.地方:建立“通判”:地方官的监察 C.发展谏官组织,专门设“谏院” 我国行政监督的历史(三) 元: (进一步加强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台 谏官(配合御史纠察百官过失) 地方:二十二道监察区  明: 洪武十五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 左、右都御史(长官) 独立监察权的“六科给事中”组织,负责 监察六部官吏。 清: 不再单设“六科给事中”,合并到“都察 院”,统一行使监察职能。 2、西方行政监察体制: 它是建立在三权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