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为何渐离农村农业农民.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镇企业为何渐离农村农业农民 一、问题的提出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继“家庭承包制”后的又一伟大创造。按照《中 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的规定,乡镇企业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 各类企业。”因此,一个企业要构成乡镇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农民是企业的创办者和投资者;企业处在农村;企业支援农业发展。 由此可见,乡镇企业与农民、农业和农村之间是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的, 即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是, 如果观察过去二十年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三农”间的关系,乡镇企业 的发展却呈现出逐渐远离农村、农业、农民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随 着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不断增强。那么,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是 什么?这些原因中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又是非正常的呢?研究这种趋 势产生的原因并从中寻求合理对策,不仅直接关系乡镇企业未来的健 康发展,也决定着解决“三农”问题的将来策略,实践意义特别巨大。 一、乡镇企业与“三农”关系的演变及其表现 乡镇企业“三农”间的关系就是乡镇企业亲农与离农的统称。观察乡 镇企业与“三农”间的关系就是观察乡镇企业与农民、农业和农村的 关系。对过去二十年乡镇企业与“三农”关系的观察,乡镇企业在发 展中表现出由亲农逐渐离农的态势。 (一)乡镇企业日趋远离农民。 1、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远离农民。乡镇企业是农民在计划经济与市 场经济的夹缝中为了扩大农外就业、增加收入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办 的。乡镇企业最初是在 1984 年由以前的“社队企业”演化而来的。 后来,农民又联合投资兴办了一些新的企业。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乡 镇企业就是乡镇集体企业。作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所有者主体就是该 集体内的农民。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政府对私营经济的 承认、肯定和鼓励其发展的政策,私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与此相 应地就是私营经济在乡镇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发展,即乡镇非集体企 业的出现和发展。作为非集体乡镇企业是农民独立投资兴办的,其所 有者是农民。与集体企业所不同的只是其所有者由农民的集体所有转 化为农民私人所有。作为乡镇企业的投资主体依然是农民。到了九十 年代中期,由于集体经济产权安排的缺陷、政府职能的转化、市场供 求关系的变化和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变革成 为全国性的潮流。到 1998 年底,全国乡镇企业大部分都进行了租赁、 转让、拍卖、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的改制,有的地区乡镇企业 改制率达到了 100%。通过改制,乡镇企业的产权主体呈现多元化格 局,即乡镇企业的投资主体由初创时期单一的农民演变为农村社区政 府、农村、集体、农民、经营者、法人、外资等多个主体。 2 、乡镇企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力日趋下降。农民创办乡镇企业 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回避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制度,寻找新的就业门 路。乡镇企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说没有农 民创办的乡镇企业,我国就很难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从乡 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关系的变化来看,随着乡镇企业 的发展,其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是下降的。乡镇企业“八五” 期间平均每年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是 719 万,1996 年是 647 万,1997 年是 400 万,1998 年是 300 万。正是乡镇企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 能力的下降,才改变了 1992 年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绝对量持续下降 的趋势,1998 年农业劳动力绝对量反弹上升。 (二)乡镇企业日趋远离农村。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农民创办乡镇企业所需要的土地、 资本等生产要素只能得到农村社区政府的支持,而不可能得到国家政 府的支持。农村社区政府的支持又只能在其所辖区域内进行,农村社 区政府不可能冲破城乡隔离的“二元政策”。因此,在这种特殊背景 下,农民只能将其所创办的企业建在农村,在农村内进行劳动、资本 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组合,从事经济活动。于是,全国农村到处是“村 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景象,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散居在自然村,只 有极少数建在乡镇。农村是乡镇企业在初创时期的场所。虽然到目前 为止,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依然分布在广大的自然村,但是乡镇企业 向小城镇和工业小区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和加强。1999 年底聚集在 小城镇和工业小区的乡镇企业已占全国乡镇企业的 20% 以上。这种趋 势在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上表现的尤其突出。1999 年底营业收入在 500 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聚集在小城镇和工业小区的占其总数的比例 达 30%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