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法律.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林小婷 1103010313 中国古代法律的地位 中国传统法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体系,它 一直不受西方法律的影响,直到 20 世纪西方法律 的产生。源于一个截然不同的哲学传统和独特的 历史经验 , 中国法律保留自己的特殊字符 , 为自己赢 得了“中国法律体系”的名称。中国在法律秩序 文化问题的成就强烈影响着邻近的远东地区,朝 鲜王国和日本的法律以中国法律为蓝图,特别是 唐朝时期。中国法律自 19 世纪以来引起西方研究 学者浓厚兴趣。 中国法律体系的特征 ? 1. 通过阴阳五行理论相结合,维持和加强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 ( P 240 D 1 H 2) ? 2. 中国法律体系的孔子化; (P240D4) ? 3. 不区分公民和犯罪分子之间的义务。 (P241D4) 中国法律制度的形式 (P242-243) ? 1 . 刑 : 在 夏 、 商 、 西周 和春秋时期通用。其含义和法相同,基 本指 刑律 ,不指 刑罚 。后来,刑称为法或律,战国以后常指 肉 刑 或 刑罚 。 ? 2. 法 : 这是 商鞅变法 之前的常用 法律 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各 国 变法 时都以法为名称,如 魏国 的《法经》, 晋国 的《被庐之 法》。到商鞅变法将法改为律后,法仅仅在广义上使用。 ? 3. 律 : 这是 商鞅 变法后 中国 古代常用的 法律 形式,应用广泛, 如秦的《田律》, 汉朝 《九章律》,魏晋之后,有《 魏律 》、 《 晋律 》、《北齐律》、《隋律》、《 唐律 》、《 大明律 》、 《 大清律 》。 ? 4. 令 : 统治者就某一具体事务颁布的 命令 。是律的辅助性法律, 在隋唐时期有专门 法典 ,如《开皇令》和《贞观令》。 5. 格: 格也是一种行政法规。格作为独立的法律形式,最早 出现于 东魏 的《麟趾格》。明清时将格的内容归入了会典和其 他形式的法规,不再独立。 6. 比: 比是两汉到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形式,也是一种审判原 则。如果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可以用相似的律条定罪,这叫做 比。因为这样类推断案,出现了 司法 腐败现象。到汉朝以后, 比不存在,内容被吸收进其他法律形式里边。但是类推形式在 古代一直存在。 7. 典: 最早出现于 唐朝 的《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行政法典。后来的宋和元明清都有此类法典。 8. 式: 这是关于官吏具体行为的专门法律,范围非常广泛。 式在唐朝还有一定地位,是唐朝 律令 格式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到了元明清时期,地位下降了很多,不再起主要作用。 9. 科: 汉朝 到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形式,科意思是断,所以依 法断 罪 叫做 科罪 。在隋唐以后,敕的地位重要,科被敕和格所 代替。 10. 例 : 和 比 一样,例也是一种断罪原则,也是 汉 、 唐 、 宋 、 明 、 清 时期的法律形式,但名称不同。秦称“ 廷行事 ”,即 法庭 成例。汉朝称为“故事”,即以 《春秋》 中已有的故事 作为断罪的依据。到了明清时,例和律并行,日益重要,在 清朝时,其效力甚至高过了律。 11. 绍 : 是古代 皇帝 发布的命令,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法律形 式,又叫 诏令 。皇帝的诏令经常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既可 以认可、公布法律,也可以改变、废除法律。 除了以上的法律形式之外,还有 敕 、 诰 、 命 、 制 、 程 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是专制集权社会,皇帝的权力是至 高无上的,所以,他可以用诏、敕、诰等法律形式来发布新 的命令,任意破坏现存的法律。这就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 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法自君出。 中国法律的发展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时期 夏商周时期 ? 夏朝 到夏王朝建立之后,为了进一步镇压人民群众的反 抗斗争,就在以往的基础上制定了《禹刑》,这是我国历 史上的第一部奴隶制法典。 《唐律疏议·名例律》中有, 夏刑三千条,郑玄注《周礼》说:“大辟二百,膑辟三百, 宫辟五百,劓墨各千。”可见夏朝法律数量应较多,规定 应该比较细密,法制应初具规模。《左传·昭公六年》载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大多将《禹刑》作为夏朝 法 律的总称。夏朝已初步形成奴隶制五刑,并有一些罪 名 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除了《禹刑》外,还有《政 典》 《甘誓》。 商朝 的《汤刑》由汤在都城西亳制定的法律, 在祖甲时期,作了修订。它在立法思想上是 《禹刑》的继承和发展。它是初具规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