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课时教案.docxVIP

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课时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料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料设计 第 10 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能够从纪念馆、纪念碑、抗战歌曲、纪念日中发现历史信息,追溯历史,感悟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悲痛的记忆、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记忆。 2.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真切感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证明。 3.能用恰当的形式缅怀英烈,树立发奋读书建设国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日军屠虐骨肉同胞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心声。 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学生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师:你听到了些什么?听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3.师:歌曲中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微山湖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在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战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 4.揭示课题: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中流砥柱 (一)抗战形式 1.西安事变 (1)学生交流:说说你对西安事变的了解。 (2)师: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提议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思考:什么是“兵谏”? (4)拓展: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秘密软禁起来,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5)师小结: 张学良和杨虎城知道“兵谏”所带来的后果,但他们仍然冒死谏言,舍生忘死、一心为国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正是有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兵谏”,才建立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游击战 (1)说一说:你们了解到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势力都开展过哪些抗日斗争? (2)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战等视频片段欣赏。 (3)师: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出其不意、遍地开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 (二)延安精神 1.师: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生存遭遇严重的危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南泥湾开荒种地。 王震旅长带领359旅的官兵开进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没有住所,就挖窑洞解决;粮食不足,就挖野菜补给;没有工具,就找废铁制作,硬是把过去的“烂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3.聆听歌曲《南泥湾》。 4.说一说,听了《南泥湾》这首歌,你了解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5. 革命圣地延安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也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许多爱国青年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抗战。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师: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学生讨论: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收集有关抗战胜利的资料。并在小组内分享。 4.图片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资料:受降仪式、庆祝胜利的场景、签字仪式…… 5.师小结: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

文档评论(0)

lzzcghls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