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赤壁赋》教学实录.doc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赤壁赋》教学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整理版 PAGE 学习参考资料 赏情理交融之赋,悟诗人旷达胸襟 ──苏轼《赤壁赋》第三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语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赋,而且是放在“基本阅读”板块当中,足见其重要性。赋这种文体的发展流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夹带着历史的风霜和千古文人的体温,从骚赋到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最后到文赋。然而,在浩瀚文赋海洋里,《赤壁赋》兼具了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双重特点,行云流水,文采斐然,可以称得上是文赋当中的一朵奇葩。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失意,但他始终保持乐观态度,这跟他受儒释道三派学说的影响无不关系,在他所有的创作中最能体现他驳杂思想中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的作品就属《赤壁赋》了。新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语文素养又集中体现在审美价值观和情感体验等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就应侧重于领悟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落实培养语文素养的大目标。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普通班,学生们文化知识根基浅、底子薄,即使是他们天天接触的母语也是如此。能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表达的能力都很薄弱,文言文字词的积累更是少得可怜,所以对他们来说,理解文言文大意都很困难,那么深刻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三、教学设想 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我把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设为梳理文中关键字词语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是知人论世,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构建学习文本的知识背景。然后逐段讲解关键字词,并指导诵读,通过熟读,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在此基础之上,第三课时重在研习探讨作者情感变化,从而把握苏轼人生观中积极乐观的一面,体味他旷达开阔的胸襟。    教学这篇文章,要有两个意识:1、要有整体意识。学习课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本单元第一篇是杜牧的《阿房宫赋》,同样也是赋体,那么学习本文的时候可以回顾上篇课文介绍的赋体知识,这样一来,上下勾连,从而巩固加深学生对赋这种文体的认识。2、要有延伸意识。利用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随笔,培养他们个性鉴赏的能力。    【本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作者情感变化,体会文章的情趣和理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感受、理解、提问、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悟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课时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对人生意义的议论,揣摩体味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回顾创作背景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在长达五年的贬谪时间里,他的生活异常艰难,常常要靠亲朋好友的帮助来解决温饱问题。不过在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他都还有闲情逸致,譬如研究美食,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一道名菜—东坡肉就是他在这期间创制的。他在一首打油诗中还细致地描述东坡肉的烹饪方法,“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由此可以看出,苏轼是很讲求生活的质量的。虽然从湖州太守贬为黄州团练,职位上的变动不可谓不大,但是在这个人生的最低谷,苏轼却没有自暴自弃,没有让他的敌人狂喜。想想看,如果我们身处困境,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时候,我们能否像苏轼一样活得从容洒脱呢?(停顿几秒,学生做思考状)那么他究竟是为何如此豁达乐观呢?就让我们一起在他的千古名篇《赤壁赋》中找寻答案吧! 师:我们前两节课疏通关键字词,了解了文章的大意,那么这节课重点在于赏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他发出人生感慨背后的超脱乐观的精神。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板书标题,时间控制在2~3分钟) (二)研读课文,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研读第一自然段,重点赏析写景的句子】 师: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文当中哪个词能表示作者当时的心情?(生:乐甚) 师:不错,苏轼感到非常快乐,或者说快乐极了。(板书“乐甚”) 师:此时的苏轼为什么这么快乐呢? 生:(反应迅速)因为他和客人泛舟游赤壁,看到了美景。 师:确实如此,因为赤壁之地的景色太美了。(板书“美景”) 师:那么请同学们找一下第一自然段当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生:“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师:看来大家都美景情有独钟的嘛,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写景的句子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或者说苏轼写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有什么特点,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美景?(3~4分钟后) 生1:江上有清风,水面很平静,江上有白雾。 生2:还有月亮从东山升起来,苏子与客人正在泛舟游赤壁。 师:(学生欲言又止)大家都抓住了主要的景物,这些景物我们平常都可以见到的,为什么就给人一种美感呢?(略停顿)试想一下,

文档评论(0)

zd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