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中国史学史》-马工程.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辽夏金三朝和元时期史学 第一节 辽夏金三朝的史学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元代史学 第三节 马端临《文献通考》对《通志》的拓展 第四节 丰富的少数民族史学 概说 辽夏金元时期(916—1368)在历史断限和地域范围上与五代两宋时期有所交叉,因其集中地凸显出中国古代民族史学的兴旺这一特点,乃设专章予以论述。崛起于蒙古高原的蒙古族,先后灭夏、金和宋,建立全国统一的元朝(1276—1368)。这些政权都有本民族的文字,有独具特色的史官制度,有本民族的史家。因此,汉族史家和各民族史家用汉文或民族文字撰写出许多史书。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学的兴旺时期,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 辽夏金三朝的史学 一、辽朝的史学 第一,契丹字的创制及使用。 第二,通过治史修史以利政权的巩固。 第三,辽朝通过修史建构其政权的合法性。 第一节 辽夏金三朝的史学 二、西夏的史学 关于史诗、碑铭和西夏文的创制使用。 关于西夏修史机构与史官。 关于西夏史学的民族特色。 第一节 辽夏金三朝的史学 三、金朝的史学 第一,创制、使用女真字,培育本民族人才。 第二,重视对典籍文献的收藏、翻译和学习。 第三,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第四,重用文士,强调史家直笔。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元代史学 一、元朝的修史机构和对中原文化的吸收 关于蒙古文的创制和使用。 关于起居注官和翰林国史院。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元代史学 二、《蒙古秘史》和以蒙古族为主要内容的官修史书 《蒙古秘史》用诗歌式的韵文,记载了蒙古先世谱系事迹,以及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史。 关于实录与后妃、功臣传的撰修。 关于政书的修撰:《大元通制》《经世大典》《元典章》 等。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元代史学 三、元修宋、辽、金三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意识 关于王鹗主修《金史》。 三史修撰之所以迟迟不决,主要是史馆对辽、金、宋三朝的地位、统绪意见不一。 关于三史的修成和体例的创新。 “三史”体例一遵前代“正史”,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节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元代史学 四、元代的私人著史 游记、行记 古代历史改编 人物传记 笔记体著作 第三节 马端临《文献通考》对《通志》的拓展 一、《文献通考》对 《通典》的拓展 马端临明确地承认《文献通考》继承杜佑《通典》的基本规模而有所修订补充。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虽然不及郑樵《通志·二十略》那样广涉文化史、社会史,但是,它毕竟在《通典》的基础上补充增加了不少门类和内容,也同样扩大了典制史的撰述范围。 第三节 马端临《文献通考》对《通志》的拓展 二、马端临的历史思想 马端临认识到,历史的变化发展经历着不同的过程和阶段。 马端临在《学校考》小序中指出,从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来看,唐虞三代政教不分,官师不分。 《兵考》小序说社会组织:三代之时,行封建、井田,生产组织和军事组织重合,所谓“兵农合一”。 马端临还在有关的小序中谈“选举”“钱币”“征榷”等制度变迁。 第四节 丰富的少数民族史学 一、藏族史学的成果 《拔协》增补部分 《奈巴教法史———古谭花鬘》 《布顿佛教史》 《红史》 《朗氏家族史》 《西藏王统记》 第四节 丰富的少数民族史学 二、《突厥语大词典》与《福乐智慧》的史学价值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 《福乐智慧》及其史观。《福乐智慧》大部分诗文部分都是对君主进行劝谏,涉及如何对待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如何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等,为的就是为君主治理国家提供借鉴,说明此时回鹘民族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已经产生。 第四节 丰富的少数民族史学 三、南方少数民族的史学 关于白族的有关历史文献。元朝以白族段氏世袭大理总管,元代白族的历史记载丰富多彩。 关于傣族的有关历史文献。元朝文献中,称傣族为“金齿”“金齿百夷”等。 关于壮族的有关历史文献。《南丹州蛮传》是一篇壮族土官莫氏传记,系元朝学者依据宋代官书撰写的壮族历史著述。 思考题: 1、辽、夏统治者为什么都重视汉文经史的翻译和学习? 2、浅述金朝重视史学的表现和原因。 3、如何评价元修辽、金、宋三史的学术水平? 4、什么是藏族史书的政教史模式?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