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语言与通讯.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语言与通讯 第一节 物种通讯方式的差异 一、体态、动作与通讯 许多低等动物都能借助物种特异的动作信号系统来完成与同类的沟通。 二、发声行为与通讯 像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是通过发声行为来完成同类之间的相互沟通的。例如,鲸鱼可以通过模仿来回应远距离传来的同类的声音,海豹可以通过声音辨别多年前失踪的幼子。 三、灵长类动物通讯的初级语义性 在遇到危险状况时,野生猴子会以叫声警报来通知同类。不同类型的叫声对应不同的捕食者,还会辅以不同的动作反应。 四、人类语言的特征 语言对人类进化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那么,人类语言特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人类的语言能力既有遗传基础,也能在适当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和扩展。但是,在许多种类的动物的通讯方式中,这种遗传性或习得性似乎也广泛存在。 第二节 通讯行为及脑进化 一、脑与低等动物的通讯 低等动物的通讯方式与脑的进化有关。在环境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低等脊椎动物的脑结构会朝着不同方向进化。例如,鱼类虽然具备了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五个部分,但由于生活环境相对陆地仍然较为简单,因而鱼类的脑结构也相对比较简单。 二、鸟类的鸣啭及其相关脑结构 从两栖类动物开始,脊椎动物沿着两条线路进化,一支成为在陆地生活的高级哺乳类动物,而另一支成为在陆地和空中活动的鸟类。由于鸟类的发声机制与人类语言发生和发育的机制相似,因此,科学家对鸟类神经系统的研究也较为详细。 三、灵长类的语言同源性脑结构 人类大脑的两个主要语言区——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都能在猕猴的新皮层中找到同源结构。威尔尼克区位于颞叶背后侧,与猕猴的颞顶听觉区(Tpt)同源;布洛卡区位于中央前回,与猕猴的44区和45区可能是同源的。 第三节 人类语言及其神经基础 一、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一个语言习得装置(languageacquisition device, LAD),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是通过遗传获得的一种天赋。 二、关键期和环境的影响 人类学习语言的本领是一种天赋,然而,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同样也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如同人类的其他本领一样,语言能力是先天与后天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在个体发育的一定阶段或关键期内,环境因素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否则语言能力很难充分发展。 三、人类语言的脑机制 大多数人的语言优势半球在左侧。有研究显示,在手的右利、左利或均利人群中,左半球的言语优势分别占96%、73%和85%。因此,言语障碍往往发生于左半球损伤患者。 四、“语言基因”——FOXP2 人类幼儿学习语言的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双生子研究表明,语言障碍的确具有遗传基础。然而,寻找“语言基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20世纪90年代, 英国科学家摩纳可(Monaco)等人在掌握的一系列家系中发现一个名为KE的言语障碍家系。 思考题 1.比较几种主要失语症的症状和相应脑损伤部位。 2.比较鸣禽鸣啭行为的习得与人类儿童语言习得的异同。 3.“语言基因”FOXP2是如何被发现的? 4.简述教灵长类动物学说话的意义、主要方法和成果。 * * 第一节 物种通讯方式的差异 第二节 通讯行为及脑进化 第三节 人类语言及其神经基础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